事故是隱患發展的結果,隱患是事故發生的條件。所以,為了防止發生事故,就要想方設法從生產、作業現場發現和排除這種具有潛在危險的隱患,這是確保安全的重要手段。
1 安全管理全面檢查的內容主要有:各級安全管理機構、人員是否建立健全;安全技術規程、標準化作業標準、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建立健全;員工是否進行了“三級”安全教育,是否進行了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意識的教育;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有效;生產作業現場環境是否良好;員工的個體防護用品是否穿戴齊全正確;設備點檢測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實;危險源點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實等等。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堵塞管理上的漏洞,盡可能地減少管理上造成的事故隱患。
2 生產作業現場隱患的檢查
生產作業現場的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有效,設備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要求,運行狀況是否正常,環境是否良好,定置管理是否落實,不僅會給操作者在心理上帶來影響,而且是否實現作業安全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生產作業現場的檢查是發現和消除作業環境內事故隱患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通過檢查及時糾正、排除作業現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亂堆亂放,使之合理、安全、可靠地存放,達到作業環境、現場的合理秩序。使安全設施充分發揮作用,保證設備的良好運行,從而減少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勞動生產率,達到安全生產之目的。
3 班前檢查
生產作業人員在工作前必須對作業環境、安全設施,對所使用的設備、工具等,尤其是對設備易發生故障的部分進行仔細的安全檢查。從而做到及時發現作業環境存在的問題,設備或工具的磨損、腐蝕、龜裂及變形等,對狀態不好的部分進行維修、整改,達到消除事故隱患的目的。
4 設備點檢、巡查
每班應認真履行設備點檢、巡查制度,按照設備點檢表逐項仔細檢查。通過點檢、巡查及早發現設備、機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通過維修及早排除設備、機構及裝置的不安全狀態,確保設備、機構的正常運行,減少或排除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5 對設備、機構的檢查與維修
為了早期消除事故隱患,首先對機構和設備加強管理,對易損壞的的零件要根據過去的使用情況預先估計它的使用壽命,對已損壞和已到使用壽命年限的零部件進行維修或更換。及時對設備、機構進行大中修,并在檢查中對設備、機構及裝置的內部狀態進行仔細檢查。尤其是重要的零部件,通過檢查發現設備、機構及裝置的磨損、變形、損壞、變質等情況,及時進行維修、更換,從而達到發現事故隱患和排除事故隱患之日的。
6 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消除不安全行為
發生事故的最大隱患是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要通過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和檢查監督,使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嚴格遵守、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化作業標準,積極參加安全生產活動,防止不安全行為的出現,不斷地改進設備,安裝安全保護裝置,排除由于不安全行為而引起的事故。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