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對事故本質的定義,即事故的本質是能量的不正常轉移。這樣,研究事故的規律則應從事故的能量作用類型出發,研究機械能(動能、勢能)、電能、化學能、熱能、聲能、輻射能的轉移規律;研究能量轉移作用的規律,即從能級的控制技術,研究能轉移的時間和空間規律。預防事故的本質是能量控制,可通過對系統能量的消除、限值、疏導、屏蔽、隔離、轉移、距離控制、時間控制、局部弱化、局部強化、系統閉鎖等技術措施來控制能量的不正常轉移。
??????? 事故預防與控制的安全技術對策就是在事故發生前考慮采取措施,避免或減少事故損失,防止意外釋放的能量達及人、物,減輕其對人和物的作用;事故后能迅速控制局面和事故規模,防止引起二次事故而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或危險物質。
??????? 在具體的事故與預防的安全技術對策中,一般要遵循如下技術性原理。
??????? 1. 消除潛在危險的原理? 在本質上消除事故隱患是最理想的、最積極的、最進步的事故預防措施。其基本的做法是以新的系統、新的技術和工藝代替舊的不安全的系統和工藝,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用蒸汽或熱水間接加熱技術代替電與明火的直接加熱方法;改進機器設備,消除人體操作對象和作業環境的危險因素;排除噪聲、塵毒對人體的影響等,從本質上實現職業安全衛生。
??????? 2. 降低潛在危險因素數值的原理? 在系統危險不能根除的情況下,盡量地降低系統的危險程度,一旦系統發生故障、事故,將使其所造成的后果嚴重程度最小。如手電鉆工具采用雙層絕緣措施,利用變壓器降低回路電壓;燃氣儲罐分區布置等。
??????? 3. 冗余性原理? 就是通過多重保險、后援系統等措施,提高系統的安全系數,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業生產中降低額定功率;增加鋼絲繩強度;飛機系統的雙引擎;系統中增加備用裝置或設備等措施。這一原理在城鎮燃氣系統中已經被廣泛應用:壓縮機房、調壓裝置設備備用及旁通的設置,安全監控式調壓器,管材壁厚預留腐蝕余量等等。
??????? 4. 閉鎖原理? 在系統中通過一些原器件的機器連鎖或電氣互鎖,作為保證安全的條件。如沖壓機械的安全互鎖器,金屬剪切機室安裝出入門互鎖裝置,電路中的自動保安器等。越來越多的系統中采用這一原理,以在系統運行異常、發生故障時,利用自動緊急關閉、切斷的操作,阻斷危險源和故障——事故鏈條,防止故障轉變為事故,或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液化石油氣管道中的過流閥及燃氣泄漏報警器一般都要聯動緊急切斷閥,以在異常情況下自動截斷燃氣。
??????? 5. 能量屏障原理? 在人、物與危險源之間設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體和物體上,以保證人和設備的安全。如建筑高空作業的安全網,反應堆的安全殼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燃氣儲配站中一般在生產區與輔助、生活區之間設置一定高度的實體圍墻,LNG、CNG接收站等外墻必須采用不低于某一高度的實體圍墻,就是利用的這一原理。
??????? 6. 距離防護原理?? 一般來講,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傷害作用都會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因此,盡量使人與危險源距離遠一些,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對噪聲源、輻射源等危險因素采用這一原則可以減小其危害。危險化學品生產、加工企業應遠離人口密集區就是這方面的例子。
??????? 如果不利用這一原理,很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事故。1984年,墨西哥市郊一家LPG加工廠和配送中心在液化石油氣泄漏、發生火災、爆炸時,造成542人死亡,4248人受傷,
??????? 10000人無家可歸的嚴重后果。事后分析發現,就是因為貧民區不斷蠶食工廠周圍的空地,房屋建得離工廠越來越近,遠遠滿足不了安全距離的要求,才在事故發生時造成如此重大的傷亡。
??????? 我們要求燃氣管道及設施周圍一定要有必要的安全距離,不得違反規范,更不得占壓燃氣管線,就是利用這一原理進行安全防護。
??????? 7. 時間防護原理?? 時間防護主張使人暴露于危險中或在有害因素存在的地方停留的時間必須縮短到安全程度之內。如開采放射性礦物或進行有放射性物質參與的工作時,應縮短工作時間;在有粉塵、毒氣、噪聲的環境中,隨其危害性的增大而相應減少接觸時間。
??????? 時間防護原理在日常的生產中,主要應注重職業防護;在故障、事故現場處置中,則應注意對搶險人員的保護。企業管理者要特別注意遵守這一原則,不得安排職工在危險、危害環境中超時作業,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