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依據
??????? (1)《二(連浩特)至廣(州)國家高速公路粵境連州三水至懷集壞城段A4設計合同段(懷集支線)》兩階段施工圖設計;
???????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10-2003);
??????? (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
??????? (5)《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
??????? 2、工程概況
??????? 第十七標段承建二廣高速起點(K21+480)位于懷集縣梁村鎮藍鐘河東岸,向西跨藍鐘河、省道S349(設梁村互通),再經崗坪鎮南側至粵桂省界,與在建的廣西靈峰至八步公路相接(K30+642.685),標段路線全長9.192Km。
??????? 3、工程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
??????? 3.1地形、地貌
??????? 本項目沿線區域地處南嶺山脈南緣,地勢總體由南往北呈南低北高,東西高、中部低的趨勢。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為:構造侵蝕丘陵地貌及丘陵間沖洪積地貌兩個地貌單元。懷集支線存在溶蝕準平原地貌,位于藍鐘河兩岸,長約2.6km,海拔62-66m之間,偶見灰巖殘峰。
??????? 3.2地層巖性
??????? 沿線線路沿線從新至老出露的地層有:第四系(Q)地層、白堊系中統南雄組(K2n)、泥盆系中統東崗嶺組(D2d)、泥盆系下統賀縣組(D1h)、寒武系八村群(∈sh2)及上白堊系侵入巖(λφK2)。
??????? 第四系(Q)地層:廣泛分布于沿線地表,位于河溝兩岸、山丘、低洼地帶。主要堆積物為沖洪積和殘破積的粘性土和沙土,厚度一般不大,1~6m。
??????? 白堊系中統南雄組(K2n):分布廣,主要分布在懷集支線的兩頭,10km。巖性普遍為紫紅色、黃色泥質粉砂巖,局部泥質粉砂巖,局部夾少量粉砂巖、細砂巖、礫巖及泥巖。
??????? 泥盆系中統東崗嶺組(D2d):沿路線出露少,偶見孤立的卡斯特殘峰,多為地表第四系覆蓋。主要分布在懷集支線K21+100~K23+750、K24+630~K24+700、K26+650~K29+180段。屬海相碳酸鹽沉積,巖性為灰黑、灰色石灰巖、局部為白云巖化石灰巖。
??????? 泥盆系下統賀縣組(D1h):沿路線見于懷集支線K23+750~K25+220及K26+660~K28+100右側180~150m,主要巖性為紫紅色石英砂巖、粉砂巖夾頁巖、局部夾灰巖,具底礫巖。
??????? 寒武系八村群(∈sh2):沿線分布于K25+300~K26+650段山體,巖性主要為灰、灰綠色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夾灰綠色絹云母頁巖,巖石破碎、風化較強,地形陡峭。
??????? 上白堊系侵入巖(λφK2):僅于K29+500~800右130m范圍內出露,面積約1萬平方米,巖性為灰白、紫灰色石英長石斑巖,巖石已強烈風化,長石斑晶明顯。與南雄組地層呈侵入接觸。
??????? 3.3水文地質條件
????????? 本區雨量充沛,地下水補給主要是大氣降雨,部分接受基巖裂隙水的側向補給及水庫泄洪或滲漏地表水補給。懷集支線碳酸鹽巖區巖溶水,以裂隙、巖隙、巖溶管道的形成運移和儲存,與上部的第四系孔隙水、基巖風化裂隙水有水力聯系。
??????? 線路區地下水位隨地形變化,沖洪積區及山間洼地水位較淺,地下水的穩定水位埋深多在0.3~5m;丘陵區地下水埋藏較深。地下水位的變化與地下水的賦存、補給及排泄關系密切,地下水動態變化具季節性,年變化幅度在2~4m。
??????? 3.4氣候
??????? 本標段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屬中緯度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長冬短,全年無霜期300多天,多年平均氣溫18.8-20.8℃,多年平均降雨量1628.5-1785.4mm,每年3-9月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
??????? 4、土石方爆破方案
??????? 4.1爆破前的準備工作
??????? (1)了解當地的有關情況,需要采用爆破法開挖的路段,如空中有電纜線,應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還應調查地下有無管線,如果有管線,應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設深度;同時應調查開挖邊界線外的建筑結構類型、完好程度、距開挖距離等。
??????? (2)檢查爆破從業人員的資格,爆破作業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爆破證書的專業人員施暴,禁止未爆破專業人員進行爆破作業。
??????? 4.2爆破安全距離的確定
??????? 爆破施工中發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爆炸引起的飛石導致的安全事故,確定爆破的安全距離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公路施工中,絕大部分是露天爆破,如果處理不當,會有些巖塊飛散很遠,對人員、牧畜、機具、建筑物和構筑物造成危害。確定飛石的安全距離可參考下列計算公式:
??????? R=20×k×n×w
??????? 式中:R--飛石安全距離,
??????? K--安全系數,根據爆破的綜合因數考慮,
??????? n--最大藥包爆破作用指數,
??????? w--最大藥包的最小抵抗線,一般為階梯高度的0.5~0.8倍。
??????? 4.3爆破施工方法
??????? (1)淺孔爆破法施工
??????? 采用淺孔(炮孔)爆破法施工時,爆孔直徑一般選用35、40mm兩種。用手風鉆和煤電鉆鉆孔,在臺階工作面上進行。臺階高度,采用鉆機鉆孔時為2-4m。寬度以確保操作安全和滿足操作需要即可。為使有較多的臨空面,常選擇階梯形爆破,使炮孔方向盡量與臨空面平行或成30°~45°角。
??????? 施工參數如下:
??????? 炮孔深度L:對于堅石L=(1~1.5)H;對于次堅石L=H(H-爆破層厚度)。
??????? 最小抵抗線w=(0.6~0.8)h
??????? 炮孔間距a=(1.4~2.0)w(火雷管起爆時)或a=(0.8~2.0)w(電力起爆)
??????? 排距b=(0.8-1.2)w
??????? 炮孔布置一般采用交錯梅花形,依次逐排起爆,采用分散裝藥法,炸藥沿孔深的高度分散布置,裝藥深度不得大于孔深的2/3,用干砂、粘土堵孔。采用淺孔爆破操作簡單,飛石距離較近,炸藥消耗量少,巖石破碎均勻,便于控制開挖形狀和尺寸。
??????? (2)中深孔爆破法施工
??????? 中深孔爆破是指藥包放在直徑75-270mm,深5-20m的圓柱形孔中爆破,炮孔采用沖擊鉆機和潛孔鉆機打孔,配合挖運機械,實現石方施工機械化。場地布局和臺階平整。空壓機采用移動式空壓機對現場供風,放在鉆機的上風方向,與鉆機相距一定距離。發電機房距離鉆孔工地400~500m以外,架設固定供電線路避開爆破地點的抵抗線方向,有防雷接地等措施。其他活動機具如鉆機、裝載機等,在爆破地點抵抗線側面離工地100m以外設置回避所。
??????? 鉆孔平臺寬度一般為4~8m,平臺鉆孔前應用挖掘機或推土機平整場地,清除植被,覆土及松散石料,防止鉆孔時堵塞炮孔。
??????? 施工參數:
??????? 鉆孔深度L=爆破臺階高度H+超深h
??????? 超深h=(0.1~0.15)w
??????? 炮孔間距a=(0.8~1.2)w
??????? 炮孔排距 b=(0.7~1.0)w
??????? w為最小抵抗線w=d
??????? D--鉆孔直徑,取15cm。
??????? --裝藥密度,一般取0.9克/毫升
??????? m--炮孔密度系數,一般取0.8~1.2
??????? q--炸約單位消耗,一般為0.2~0.3kg/m3
??????? t--裝藥長度系數H<10m時t=0.6,H=10~15m時,t=0.5,H>15m時,L=0.4。
??????? 堵塞長度(L0):合理的堵塞長度及保證堵塞質量對改善和保證爆破質量及提高炸藥能量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取L0=(0.95~1.2)w。
??????? (3)光面爆破
??????? 對于比較完整和堅硬的灰巖采用光面爆破時沿設計開挖線鉆一排孔,孔距60~70cm,孔中裝小直徑延長低烈度藥卷,沿孔深間隔分布在導爆索上,藥卷盡量靠開挖區的孔壁一邊放置,使其孔壁間留有徑向間隙,孔口要全部堵塞,抵抗線要大于孔距的二倍。這樣施工主要是確保路塹石質坡面避免超挖、欠挖現象,保證開挖邊線整齊,減少對不開挖巖層的破壞。光面爆破是配合中深孔爆破進行的,它們的設計屬深孔爆破的一部分。
??????? 光面爆破實質上是爆破光面層,要求光面炮孔同時起爆,同時起爆的時差越小,效果越好。一般要求時差小于100ms。對于石方路基開挖常用的露天邊坡梯段爆破,其開挖程序較簡單,即由外向內,依次爆破,前一排炮孔爆破為后一排炮孔創造自由面,光面炮孔最后起爆。光面爆破的主要技術參數:
??????? 炮孔直徑:常用鉆孔直徑為35~45mm的鑿巖機鉆孔。
機場北站高支模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電纜隧道換乘通道安全施工專項方案
滑坡段土石方安全專項方案專家論證
上海某風電安裝施工方案
滑坡處理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高邊坡錨桿框架梁防護施工專項方案
井下明槽段施工方案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工作方案
雨季施工措施專項方案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工作方案
塔吊基礎施工方案
安全文明專項施工方案
夜間施工安全專項方案
施工臨時用電安全專項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