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安徽省東部,總體呈為西北至東南走向,我標段起于G104改建工程一期一標終點,止于小劉郢,里程樁號為K29+810~K35+700,路線全長5.89Km。本項目采用雙向8車道城市主干道技術標準,設計車速80Km/h(起、終點平曲線范圍內設計速度50Km/h),全線均為整體式路基,路基寬度50m,路基挖方工程量為61.8萬m3。
2 編制依據
(1)現場踏勘情況,地質水文資料。
(2)指揮部頒發文件“集疏運道路工程管理文件”和“集疏運道路工程技術文件”
(3)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準。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J 076-95
《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50-2006
《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試驗規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石料試驗規程》JTJ 054-94
(4)其它涉及到的工程建設的各級政府和部門頒發的文件、通知和本工程建設單位編制的指導性管理和技術文件。
3 石灰土路基施工
3.1 施工工藝流程
3.2 施工準備
施工前先仔細勘察施工現場、測量填土面表面高程,根據設計要求,計算出石灰土的用量,從而計算出石灰土以及土方的實際用量,并制定周密的施工計劃、安排施工周期以及施工機械設備,從而保證施工技術措施能徹底貫徹落實。施工前先在路中、路邊加密放置樣樁,用水準儀測放出石灰土高度要預留松鋪拋高系數1.2~1.6,在整個過程中遵守“寧高勿低,寧鏟勿補”的原則。
3.3 材料組成要求
土的性質應符合設計要求,應選用黃褐色粘土,液限小于50,塑性指數15-20,其顆粒的最大粒徑不應超過37.5mm,硫酸鹽含量不應超過0.8%,有機質含量不應超過10%。凡飲用水(含牲畜飲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土施工。
石灰土底基層宜采用磨細生石灰粉,石灰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表中的規定要求。應盡量縮短石灰的存放時間,如存放時間較長時,應覆蓋防潮。石灰按《公路工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JTJO57-94)有關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檢驗。
石灰土底基層混合料的組成設計應按照 7d 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方法確定滿足設計要求的配合比。石灰土底基層的7d 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應不小于0.8MPa,石灰摻量為5%、6%、8%。
石灰土施工中,采用路拌機進行土的粉碎和石灰的拌和。
3.4 攤鋪素土和石灰
在準備好的下承層上均勻平整地攤鋪一層素土(暫定為23cm,厚度由試驗段確定),然后用旋耕犁配合滑犁對素土進行翻曬和把大塊的土塊打碎,降低其含水量,當土的實際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通過試驗段施工確定)1~2%時,使用路拌機或小寶馬粉碎土顆粒,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可摻灰。用12t光輪壓路機穩壓一遍,接著根據每車灰料的攤鋪面積,用石灰打出方格網,根據方格網卸下石灰,石灰并用平地機攤鋪均勻。經確認石灰的摻入量與其在混合料中的比例相符后,即可進入下道工序。
3.5 石灰土的拌制
石灰土的拌制采用路拌機現場拌制混合料。土塊經灰土穩定攪拌機粉碎,土粒直徑要求小于2mm。根據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摻灰量,土層的拋高系數控制在1.2~1.4倍的層厚。
采用人工撒灰法。在土層上劃出2米*2米的網格,按設計用灰量采用人工均勻攤鋪撒灰。撒灰完成后,立即采用路拌機進行翻拌,翻拌時應按順序等距離的循環拌制,先密后疏,保證翻拌均勻。
在各層料攤鋪好并經檢查厚度合格后用路拌機拌和二遍,拌和時應隨時檢查和調整拌和深度,拌和時路拌機應打入下層路基2~3cm,嚴禁在底部留有“素土”,夾層,同時應及時檢查含水量,使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若含水量不足時應用灑水車均勻灑水補充水份,拌和機應緊跟灑水車拌和,防止水份散失,拌和過程中應輔以人工撿出超尺寸大塊顆粒。拌和混和料應色澤一致,沒有灰條,灰軒和花面,沒有集料窩,且水份均勻合適。
3.6 石灰土的整平
灰土拌和均勻后,應立即用平地機初步整形。在直線段內,平地機由兩側向路中心進行刮平;在平曲線段內,平地機由內側向外側進行刮平。必要時再返回刮一遍。
機場北站高支模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電纜隧道換乘通道安全施工專項方案
滑坡段土石方安全專項方案專家論證
上海某風電安裝施工方案
滑坡處理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高邊坡錨桿框架梁防護施工專項方案
井下明槽段施工方案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工作方案
雨季施工措施專項方案
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工作方案
塔吊基礎施工方案
安全文明專項施工方案
夜間施工安全專項方案
施工臨時用電安全專項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