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規范鑄造廠裝箱造型工的作業流程,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裝箱造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保護裝箱造型工的職業健康。
二、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鑄造廠內所有從事裝箱造型作業的人員。
三、上崗前準備
(一)人員要求
1. 裝箱造型工需接受系統的職業衛生培訓,培訓內容涵蓋裝箱造型作業中各類職業病危害因素(如粉塵、噪聲、化學物質等)的特性、危害及防護措施,崗前培訓時長不少于8小時,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 新入職裝箱造型工必須進行全面的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檢查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內科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聽力測試、胸部 X 光片等,以排查是否存在職業禁忌證,確保其身體狀況適合從事該工作。
(二)防護用品準備
1. 呼吸防護:依據作業場所粉塵濃度及性質,選擇適配的呼吸防護用品。若粉塵濃度較高,應選用過濾效率達 KN95 及以上標準的防塵口罩;若存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揮發,需配備帶有相應濾毒盒的防毒面具,并定期檢查濾毒盒的有效性和使用壽命。
2. 眼部防護:佩戴防沖擊、防粉塵的護目鏡或面罩。護目鏡鏡片需具備良好的光學性能,能有效阻擋粉塵和飛濺物,面罩則可提供更全面的面部防護,防止粉塵、化學物質等對眼睛和面部造成傷害。
3. 身體防護:穿著防塵、耐磨的工作服,工作服應合身且袖口、領口、褲腳口可扎緊,防止粉塵進入。同時,配備防砸、防滑的工作鞋,鞋面需有鋼包頭,以保護腳部免受重物砸傷,鞋底具備防滑紋路,確保在濕滑或有粉塵的地面行走安全。
4. 耳部防護:鑒于作業環境可能存在噪聲危害,準備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用品。根據作業場所噪聲強度,選擇合適降噪等級的防護用品,確保有效降低噪聲對聽力的損害。
5. 手部防護:準備耐磨、防切割的手套,在搬運砂箱、模具等重物或操作工具時,保護手部免受傷害。對于可能接觸化學物質的作業環節,需佩戴耐化學腐蝕的手套。
(三)設備與環境檢查
1. 設備檢查
- 檢查造型設備(如震實臺、混砂機、砂箱等)是否正常運行。查看震實臺的震動功能是否良好,混砂機的攪拌葉片有無磨損,砂箱是否有變形、破損等情況,若發現問題及時報修。
- 確認模具的完整性,檢查模具表面是否光滑,有無砂眼、裂縫,定位裝置是否準確,以保證造型質量。
- 檢查通風除塵設備是否正常工作,通風管道有無堵塞、泄漏,吸塵罩位置是否合適,確保作業場所的粉塵能有效排出。
2. 環境檢查
- 清理作業現場,清除雜物、積砂,保持場地整潔,確保通道暢通無阻,避免在作業過程中發生絆倒、滑倒等意外。
- 檢查作業區域的照明情況,保證光線充足且分布均勻,無明顯陰影,便于準確操作。
- 查看周邊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化學危險品,如有應及時清理或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引發安全事故。
四、作業過程規范
(一)造型材料準備
1. 在混砂過程中,嚴格按照工藝配方要求添加原砂、粘結劑、煤粉等造型材料。添加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粉塵飛揚,可采用密封加料裝置或在加料口設置吸塵設施。
2. 混砂時,密切關注混砂機的運行狀態,確保各種材料混合均勻。同時,控制混砂時間和速度,避免因過度攪拌產生過多粉塵或導致造型材料性能變化。
3. 混好的型砂應及時使用,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導致水分蒸發、性能改變。若暫時不用,需采取覆蓋等措施防止粉塵飛揚。
(二)砂箱裝箱操作
1. 將砂箱放置在合適位置,檢查砂箱內部是否清潔,無雜物、積砂。如有需要,對砂箱進行清理和預處理,以保證型砂與砂箱良好結合。
2. 用鐵鍬或機械送砂裝置將型砂填入砂箱,填砂過程中盡量降低型砂落差,減少粉塵揚起。邊填砂邊用震實臺震實型砂,震實過程中操作人員應與震實臺保持適當距離,防止因震動導致工具或砂箱部件飛濺傷人。
3. 控制砂箱內型砂的緊實度,通過觀察、測量等方式確保緊實度符合工藝要求。避免緊實度過高或過低影響鑄件質量。
4. 在砂箱裝箱過程中,如需使用輔助工具(如搗固棒等),應正確操作,防止工具脫手傷人。同時,注意自身姿勢,避免因過度用力或姿勢不當造成腰部、肩部等部位損傷。
(三)模具放置與固定
1. 將檢查合格的模具平穩放置在砂箱型砂上,確保模具位置準確,定位裝置契合良好。放置模具時要小心操作,避免模具碰撞砂箱或其他物體導致損壞或產生較大噪聲。
2. 使用專用夾具或緊固裝置將模具固定在砂箱上,確保模具在后續操作過程中不會移動或松動。固定過程中要檢查夾具的可靠性,防止因夾具失效導致模具移位影響造型精度。
(四)表面修飾與清理
1. 對砂箱內已放置模具的型砂表面進行修飾,使用刮板等工具刮平型砂表面,使其符合工藝要求的平整度。修飾過程中,注意控制力度,避免刮傷模具表面。
2. 清理砂箱周邊及模具表面散落的型砂,防止在后續搬運或合箱過程中粉塵飛揚。清理時可使用專用的吸塵設備或掃帚,避免用手直接清理,防止粉塵接觸皮膚。
(五)作業環境保持
1. 在整個裝箱造型作業過程中,確保通風除塵設備持續正常運行。如發現通風設備出現故障或吸力減弱,應立即停止作業,及時維修,待設備恢復正常后再繼續操作。
2. 定期清掃作業現場地面的積砂和粉塵,保持作業區域清潔。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掃或使用吸塵設備,避免干式清掃造成粉塵二次飛揚。
五、作業后清理
(一)設備清理
1. 作業結束后,關閉造型設備電源,清理混砂機內殘留的型砂和粘結劑,防止其干結影響設備下次使用。清理時,注意避免損傷混砂機的攪拌葉片和其他部件。
2. 對震實臺、砂箱等設備進行檢查和清理,去除表面附著的型砂、雜物,檢查設備有無損壞或異常。對于有磨損或變形的部件,及時記錄并上報,以便安排維修或更換。
3. 將模具從砂箱上拆卸下來,清理模具表面的型砂和殘留物,對模具進行防銹處理后妥善存放,防止模具生銹或損壞影響下次使用。
(二)場地清理
1. 全面清掃作業現場,將地面、工作臺上的積砂、粉塵及雜物清理干凈,分類收集。對于可回收利用的型砂,存放于指定地點;對于廢棄的型砂和雜物,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處理。
2. 清理通風除塵設備的過濾裝置、通風管道和吸塵罩內積聚的粉塵,檢查過濾材料是否需要更換,確保通風設備下次運行正常。
(三)個人衛生清理
1. 作業結束后,及時脫去被污染的工作服,將其放置在專門的污染衣物存放處,避免與干凈衣物混放。
2. 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清洗身體,重點清洗面部、手部、頸部等暴露部位,去除附著的粉塵和化學物質。清洗后更換干凈的衣物,保持個人衛生。
六、職業健康監護
1. 定期體檢
- 裝箱造型工在崗期間應每年進行一次職業健康檢查。除常規檢查項目外,鑒于其工作環境特點,應重點關注肺部和聽力健康,如增加高千伏胸片檢查以早期發現塵肺病,進行純音聽閾測試評估噪聲對聽力的損害程度。
- 對于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異常的裝箱造型工,及時安排復查、診斷和治療,并根據診斷結果調整工作崗位或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保障其職業健康權益。
2. 健康檔案管理
- 用人單位應為每位裝箱造型工建立詳細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檔案內容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報告、職業健康監護評價報告、職業健康檢查復查及診斷結果等資料。
-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妥善保存,保存期限為勞動者離開本單位后至少6年,以便對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狀況進行長期跟蹤和管理。
七、應急處理
1. 應急預案制定
- 鑄造廠應針對裝箱造型作業可能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故,如粉塵爆炸、化學物質中毒、噪聲性耳聾加重等,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明確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分工、應急響應程序、救援措施等內容,并定期組織演練,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對。
2. 事故應急處理
- 若發生粉塵爆炸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離至安全區域,避免因爆炸產生的沖擊波、火焰和飛濺物造成傷害。同時,及時報告上級部門,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救援力量進行滅火和傷員救治。
- 如發生化學物質中毒事件,應立即將中毒人員轉移至通風良好的空曠地帶,解開其衣領、腰帶,保持呼吸通暢。若中毒人員意識清醒,可讓其飲用適量清水,并盡快送往附近醫院進行救治。對于呼吸、心跳驟停的中毒人員,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直至專業救援人員到達。
-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要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進行事故調查和原因分析。通過調查總結經驗教訓,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鑄造廠裝箱造型工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鑄造廠澆鑄工職業衛生崗位操作規程
鑄造廠覆膜砂射芯機操作工職業衛生操…
鑄造廠消失模成型工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鑄造廠電爐工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鋁合金加工安全操作規程
焊接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氣焊,氣割)
焊接工安全操作規程(電焊)
電焊機安全使用規程
安全帶使用安全操作規程
氣割工安全操作規程
電焊工、氣焊工安全操作規程
丙烷氣體切割操作規程
電氣焊安全操作規程
電氣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氬弧焊機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