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職責??????????????? ○協助職責
某公司環境管理代表的具體職責
——組織相關人員識別和評價企業內的環境因素;
——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環境目標和指標;
——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全員性的環境培訓:
——主要擔負內部審核的整個實施過程;
——協助最高管理者完成管理評審。
組織結構和職責的基本內容
——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負責制定環境方針,充分反映管理者在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的意向和原則,作為指導組織在環境方面行為的準則;還應為環境管理 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承擔主要責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保證,其中包括人力資源、財力資源、技術資源等;以及負責確定對體系進行審核,定期對體系進行評審。
——明確規定管理代表的作用、職責和權限,為他們配備所需的資源;管理代表在確保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和承擔具體責任,以充分發揮體系的作用,進行有效的環境管理;同時,還應將監督體系運行的情況及時向最高管理者匯報。
——環境責任人人有份,組織應對所有的部門和崗位,根據其工作性質和所涉及的環境因素,規定他們所應承擔的環境責任、在環境管理中應有的作用,以及處理有關環境事務所需的權限和資源。
4.4.2培訓、意識和能力
(一)標準要求
組織應確定培訓需求,應要求其工作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所有人員都經過相應的培訓。
應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處于每一有關職能與層次的人員都意識到:
A)符合環境方針與程序和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們工作活動中實際的或潛在的重大環境影響,以及個人工作改進所帶來的環境效益;
C)他們在執行環境方針與程序、實現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應急準備響應要求方面的作用與職責;
D)偏離規定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
從事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工作的人員應具備適當的教育、培訓和(或)工作經驗,從而能勝任他所擔負的工作。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