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
在識別環境因素時,要考慮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
環境因素的識別不僅要考慮“正常”情況,也要考慮如機器檢修等異常情況,以及火災、爆炸等緊急情況。
(1)正常狀態
在日常生產條件下,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
(2)異常狀態
在開/關機、停機檢修等可以預見的情況下產生的與正常狀態有較大不同的環境問題。如鍋爐、發電機啟動時排污量大;來料不純導致局部排污劇增:工廠定期檢修清洗設備時產生高濃度廢液等。
(3)緊急狀態
如火災、洪水、爆炸、設施設備故障、大規模泄露、臺風、地震等突發情況帶來的環境因素。
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中存在的環境因素,應有相應的措施、計劃,以保證其環境影響的最小化。如一個地區每年都受到洪水的威脅,那么在環境因素評價時就必須對這種緊急狀態下的環境因素予以全面考慮,并形成應急制度與辦法。
二、 環境因素的三種時態
在識別環境因素時要考慮環境因素的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
組織在識別環境因素時,不僅要考慮“現在”的情況,也應看到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以及將會出現的環境問題。
(1)過去: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或過去曾發生的環境事故等。如工廠雖使用了全新設備,但偶爾也使用舊設備,如對舊設備維護不當,其產生的廢油可能污染地下水;過去發生的化學品泄漏事件等。
(2)現在:組織現有的、現存的環境問題。
(3)將來:組織將來產生的環境問題。如產品出廠后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產品報廢時的處置、將來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及其變更計劃中的活動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新項目引入、新產品、工藝改造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