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對審核員的定義是“有能力實施審核的人員”。在《IAF對ISO/IEC導則62的應用指南》中對評審的定義是:“與認證/注冊某一組織有關的所有活動,包括文件審查、審核、審核報告的準備與審查,以及其他有關的必要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旨在確定該組織是否滿足并有效實施認證/注冊所依據特定標準、相關條款的要求,并為作出是否批準認證/注冊的決定提供充分信息”。IAF的定義擴展、延伸了第三方審核員所從事活動的界面。因而,做為同義詞,審核員也可稱為評審員。
隨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含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日趨發展,第三方對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已成為確定組織是否有能力滿足顧客要求的重要因素,對自由貿易原則來說,國際間對這種認證/注冊的承認是十分重要的,這種認證/注冊的價值取決于認證機構的整體水平和評審員的技巧、能力與素質。評審員的作用在于:
——決定對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的準確程度;
——決定對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有益程度;
——維護認證機構及其認可機構的信譽、權威性。
1995年成立的IATCA(國際審核員和培訓認證協會)的宗旨即是為適應全球質量認證的互認、多邊承認的發展趨勢,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個對于質量管理體系評審員及評審員培訓課程批準的國際互認機制,以達到:
1.制定、實施一個符合IATCA準則要求的國際評審員認證/注冊項目體系;
2.制定、實施一個符合IATCA準則的評審員培訓課程提供的批準程序體系;
3.遵守IATCA的目的,申請加入互認協議,以促進一個組織所獲得的認證/注冊證書在廣泛范圍內被承認,或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我國對評審員課程培訓與注冊/認證完全等同于IATCA國際準則的要求。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