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技術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術3大類。
1.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
通過設計來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發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包括道路線形設計、路面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
道路線形設計要考慮線形與地區的土地利用相協調,同時要使道路線形連續、協調,并能滿足施工、維修管理、經濟、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為保證安全,路面設計應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響到行車平穩性、舒適性、輪胎磨損程度等;為防止產生汽車滑水現象,路面還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應以《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1999)、交通部行業標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施工技術規范》(JTJ 074—1994)為依據,設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設施系統。其中路側安全護欄能防止失控車輛沖出路外,碰撞路邊障礙物或其他設施,它的設置主要以路側事故嚴重度為依據,間斷布設,具體布設地點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側有河流、池塘等危險路段;互通立交進出口三角地帶及小半徑匝道外側;路側有需要提供保護的結構物(橋墩、大型標志柱、緊急電話等);路側護欄最小設置長度為70m。
2.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
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分兩大類,一類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一類是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修與診斷技術。
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主要有:
駕駛警報系統。由于駕駛員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車輛發生事故的情況非常常見。為解決這一問題,可用監視轉向盤輸入和車輛位置的辦法檢查駕駛員狀態,并通過“刺激”方法給予駕駛員警告,以便及時糾正駕駛員狀態,減少事故發生。
視覺增強系統。為使風窗玻璃在雨天保持良好清潔的視野,需采用降水防護薄膜等措施;為解決盲區視野問題,需在現有燈光系統上增加額外措施。
汽車行駛記錄儀。汽車行駛記錄儀是安裝在汽車上,記錄、存儲、顯示、打印車輛運行速度、時間、里程以及有關車輛運行安全的其他狀態信息的數字式電子記錄裝置。這些記錄的信息在遏止疲勞駕駛、車輛超速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車輛行駛安全,提高營運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將為事故分析鑒定提供原始數據。
車輛導行系統。汽車導行系統是一種以GPS為基礎的技術擴展。導行系統可根據駕駛員的目的地、交通密集程度及其他環境因素,通過信號站和衛星信號選擇最佳交通路線,從而可提高交通運輸效率、節約旅行時間,有益交通安全。
速度控制系統。為使行駛在同一條路線上的車輛始終保持一定距離,車輛應裝有速度控制裝置。該裝置可調節車速,使跟隨車輛始終與前面車輛保持正確的距離,以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并避免事故發生。
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測與診斷技術主要有:
汽車檢測。汽車檢測是對汽車技術狀況和工作能力進行檢查,目的是判別汽車技術狀況是否處于規定水平,是否達到合格指標。檢測內容包括:側滑檢驗、制動檢驗、車速表檢驗、前照燈檢驗、噪聲檢驗、CO檢驗、煙度檢驗等。
道路的養護。 定期檢查道路的負載能力、路面粗糙度、平整度等,對路基、路面應實行定期養護,以保持道路的安全要求。經常清掃路面,保持路面整潔;降雪或路面結冰時,撒鹽或加防滑鏈;路基損壞、路面坍塌凹陷,應及時修復。
安全設施的維護與管理。道路安全設施應定期保養,及時修理和更換損壞部分。設施不全或沒有設施的公路,應根據公路性質、技術等級和使用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增設。如對護欄、交通標志、交通標線、隔離柵、防眩設施和視線誘導設施的維護與管理。除日常巡回檢查外,還應進行定期檢查,發現損壞松動的應予及時修復或更換。
3.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技術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調查和救護救援兩部分。
交通事故調查包括事故的分類與等級劃分、事故調查的目的、事故調查的方法、事故調查的內容四個部分。
事故的救護救援包括事故救援的組織、事故救援的設備、事故救援的程序等要素。
拉移變列車的安全技術措施
交通安全類危險源控制方案
施工現場車輛安全防范措施
行車臨危處置方法與事故防范
論我國水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一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二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三
淺談基層部隊車輛安全事故原因及對策
司機崗位安全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車輛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
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培訓
瀝青路面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及其措施
公交車火災多發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鐵路從業人員勞動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