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農網改造工作以來(1998~2002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農村電網已完成50~70%以上的農村電網改造任務,改造的結果,眾所周知,電網的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等各項安全經濟技術指標都有了質的飛躍,也為農村電網的安全、經濟、穩定運行,農電體制改革,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農電管理自身的缺陷,表現出來的新課題,暴露出來的新問題,又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農村供電所的安全生產管理。有的問題還相當尖銳,甚至嚴重地干擾了農村供電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1、漏電保護器的運行維護管理及其安全責任:
根據四川省一個知名的農村供電所農村電網改造統計情況,自2002年農村電網戶表改造至2004年11月止2年多時間,農村戶表改造已完成80%以上。從漏電保護器投運情況看,已有近15%的漏電保護器退出運行(退出原因:比如雷擊壞,質量因素,及用戶自身的因素)。在運行漏電保護器中,有些用戶反映漏電保護器質量有問題,該跳閘不跳閘,導致燒壞電器,并直接投訴要求賠償;有些用電客戶反映漏電保護器跳閘頻率太高,要求將漏電保護器退出運行。
漏電保護器因諸多原因退出運行后,在一旦發生農村用戶室內人身觸電傷亡事故的情況下,與農村用電客戶在安全責任方面很有可能發生法律訴訟案件。農村電網改造中,農戶雖然集資部分戶表改造資金,戶表產權是農戶的,但漏電保護器又是全國農網集中招標采購,安全責任自然脫不了干系。供電部門應積極加強與漏電保護器生產廠家的聯系,提高漏電保護器的質量和維護水平,同時也應尋求相應的法律保護,建立法律應對動態機制,以維護供電部門自身的合法權益。
2、配網內的同桿架設(電視閉路線、通訊光纜、電話線路)安全管理及安全責任問題:
在農村配網中,所處地理條件的特點分別為山區、河網、平壩三種。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村配網的各類線路同桿架設(電視閉路線、通訊光纜、電話線路)情況從長遠看是農村供電所安全生產管理及安全法律責任最大的隱患。隨著時間的推移,埋藏的隱患時有發生。根據筆者對某個農村供電所的統計,平壩高低壓電力線路50%以上線路有電視閉路線、通訊光纜、電話線路同桿情況。為節省開支及通道原因,廣播電視部門、電信部門的線路與供電部門電力線路強行同桿架設,施工中不按安全操作規范進行,該安裝拉線不安裝拉線,導致電桿斷裂、傾斜、拉線上撥及安全距離不足現象時有發生,更突出的是該兩部門在施工中大量采用裸鋼繩,并與用戶房架連接,一旦與電力線路搭接,即全線溝通,將造成人身傷亡事故的嚴重后果,電力部門將附帶不可估量的安全責任。供電部門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切身利益,與相關單位簽訂安全合同,分清安全責任,否則拆除其同桿線路。
3、未改造線路的維護問題:
自5年農網改造工作后,廣大農村尚有30~50%線路未及改造,其中相當比例為低壓部分,涉及面相當廣(包括已改造村組,這個現象也多)。自線路產權無條件收歸國有后,農村各級行政單位對線路安全責任百般推諉,電力部門的安全責任愈是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線路老化程度更加日趨嚴重,在國家農網工程尚未實施之即,是否能建立線路改造常態機制,對個別焦點、難點地段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處理,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
4、關于備品備件的使用和合理配置:
廣大農村供電所情地理環境各不相同,農電安全管理也就各有特點,備品備件的使用和發放應有針對性,比如某一供電所在2004年春安活動中,檢測出絕緣不合格的配電變壓器11臺,在2004年7月份迎峰渡夏工作的一個雷雨過程中一次即擊毀3臺變壓器就是其中一個很現實的例子。若及時更換或處理,就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和重大經濟損失。
5、農電體制改革對農電安全管理方面的影響:
農電體制改革是順應農電發展的偉大戰略,但也應考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經過農電體制改革,按照現有人員計算,表面上看起來是齊崗滿員,實際工作中捉襟見肘,疲于奔命;沒有備用人員,沒有新鮮血液,職工有傷、老、病、殘,不能新陳代謝;工作不力者,不能替換,無法引入競爭機制;工資待遇沒有差別,干好干壞一個樣,不能提高工作積極性、創造性、能動性、責任感,不便于提高企業的整體安全管理水平和創建學習性企業的大局。建議在根據工作量已核定人員的基礎上,每個農村供電所再增加3-5名編外人員(有針對性)。這樣,打破了現有在編人員鐵飯碗思想,供電所就有了一個回旋余地,推進供電所整個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