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員工安全操作培訓、要求員工進行安全自檢
環境、健康、安全部門找出癥結后,他們針對提高員工安全意識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措施。首先制訂安全培訓目標、培訓項目、培訓要求、培訓時間等。環境、健康、安全部門對現有的組長和主管進行了關于工作安全分析的培訓。并且規定,所有新入職的組長、主管必須在入職的三個月內參加完工作安全分析的培訓。規定每個員工每月的安全培訓時間不能少于0.5小時。環境、健康、安全部門并與培訓部門合作,把安全培訓作為員工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安全意識培訓(入職培訓時內容),工作安全分析(上崗時培訓內容)、安全操作須知(上崗時培訓內容)等。規定新員工必須修完其崗位規定的安全知識課程,才能轉正。如果員工要晉升,其前提條件也是要修完高一級崗位所規定的安全知識課程。
除此以外,在公司推行的員工崗位技能認證中,把安全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認證項目。培訓部門親自到生產線上,對每個工作崗位的員工進行考核,檢查其對本工作崗位安全工作分析的了解情況及正確佩戴個人安全保護裝置的情況。如果發現有員工沒有達到要求,便不能通過本工作崗位的認證。員工需要重新學習,申請第二次認證。對于一些特殊崗位的員工,如叉車司機、天車司機、電梯工、電工、焊工等,規定必須經政府指定部門培訓,拿到證書后才可以上崗。考慮到員工的不同作業時間及水平,環境、健康、安全與培訓部門除了組織課堂培訓外,還提供了各種方式便于員工學習安全知識,如把培訓材料放到公司內部網絡上供員工自學;把培訓材料發給各相關部門供員工互學;鼓勵組長在開班會時,開展討論式學習等。
公司要求員工進行安全自檢。每個員工上班前檢查自己的勞動保護用品是否穿戴,自己周圍是否存在危險因素,工作中是否有不良的習慣,是否已經消除定全隱患等。并且要求每個組長在開線以前要作好開線檢查,其中包括安全檢查。為配合組長進行安全檢查,環境、健康、安全部門幫助生產組長設計了《每日安全檢查表》,包括:檢查物的不安全狀態、檢查人的不安全行為、檢查安全管理制度/指引是否健全、檢查當天有無異常情況及檢查當天有無人員受傷。環境、健康、安全部門的工程師每天到現場檢查各組長《每日安全檢查表》的執行情況,幫助組長對發現的不符合項作出改善,發生事故立即報告等。如果一旦發生工傷事故,環境、健康、安全部門要求部門立即報告。環境、健康、安全工程師會幫助部門用魚骨圖分析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找出有效的預防方案,并跟蹤預防方案的落實情況,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加強安全管理的可視化、定期舉行安全宣傳活動
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環境、健康、安全部門在如何加強安全管理的可視化及安全宣傳方面也花費了不少心血。加強對各種危險因素的標識及防護。公司組織全員參與危險源的識別,共識別出452個危險源,評價出87重大危險源。其中,包括機械性危險因素(擠壓、剪切和沖撞,飛出物打擊,物體墜落打擊,切割和擦傷等)、物理性危險因素(噪聲,電磁輻射,粉塵氣溶膠,振動等)、化學性危險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質,有毒化學品,腐蝕性物質,刺激的化學品等)及與電有關的危險因素(電擊傷,電燒傷,電磁場生理傷害等)。對其中的1個列入目標、指標、管理方案;14個列入應急預案;全部列入運行控制。具體措施包括,對可能產生以上危險因素的區域及設備進行標識。并且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提高員工對這些安全標識的認知。如組織培訓,現場解釋,定期提問等。另外,對機器設備加裝安全防護裝置并規范安全操作細則,從而減少因為機器原因導致的工傷。同時要求員工佩戴相應的個人安全防護裝置。如對模具加工車間的員工,為避免其手被劃傷,要求操作時一定要戴手套,袖套;為避免腳受傷,要求穿勞保鞋;對從事點火花加工車間的員工,要求一定要戴防護眼鏡;而對沖壓車間的員工,為避免噪音傷害,要求其佩戴耳塞。
加強部門工傷通報的透明化。環境、健康、安全部門開始以電子郵件的形式每周公布各部門的工傷狀況,每月發出公司的安全簡報。但很多一線的員工,甚至組長根本就沒有電郵,看不到具體信息,而有些主管,甚至經理因為忙,沒時間看郵件。所以員工對部門工傷的了解很不夠。針對這種情況,環境、健康、安全部門決定換一種方式來報告工傷事故。他們設計了“部門安全狀況紅十字”(如圖所示),以天為單位顯示每個部門每月的安全狀況。如果某日未發生工傷,用紅色標識;如果發生了工傷,用黑色(損失工作日工傷)或灰色表示(可記錄工傷)。并且要求各部門把自己的“部門安全狀況紅十字”貼在生產線旁的員工通告欄內。這樣,員工不僅隨時都可以看到本部門的安全狀況,并且也可以了解到其他部門的狀況,從而在公司內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
定期舉行安全宣傳活動。環境、健康、安全部門每月組織一次環境、健康、安全改善活動,每月一個主題,例如關于化學品控制的,關于如何有效穿戴個人安全防護裝置的,有關生產車間安全標識的等等。例如在2007年2至3月,環境、健康、安全KAIZEN開展的關于“安全標識”的活動就非常成功。在本次活動中,環境、健康、安全部門通過教育、意識培訓和宣傳等活動使廣大員工了解到工作中、生活中的安全標志以及其他標志的含義;通過現場指導和檢查等活動和各個部門一同規范了生產現場的安全標志。環境、健康、安全部門還一次性的采購了5千多張標志用到生產現場,及時將一些破損、缺失的地方貼上安全標志。另外,公司每半年組織一次“安全月”活動。活動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和培養企業安全文化,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對外宣傳公司的理念通過活動,對內增強了員工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對外傳達了公司良好的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對于老員工來說,提供了一次學習和糾正的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深化了他們對公司管理規范的運用;而對于新員工來說,幫助他更好的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
通過以上各項措施,企業的安全生產有了明顯好轉。工傷事故發生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40%。其中損失工作日工傷數量減少得較明顯降低了58%,而因工傷企業所支付的醫療費用也降低了近50%。
參考文獻
[1]王玉玲.企業內部安全監督考核機制的博弈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7,(7).
[2]崔政斌.班組安全建設方法100例.
[3]徐平田.機床加工操作禁忌實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