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應注重推進城鄉安全一體化
作者:馬維翔
評論: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09日
???????? 摘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如何貫徹落實安全發展指導原則,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安全生產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是本文重點闡述的核心問題。文章系統分析了“三農”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城鄉安全一體化建設的構想,以及通過培育安全文化,不斷加以推進的措施。?
???????? 主題詞:新農村?城鄉安全?一體化
??
中央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安全生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基礎和保障。我國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大多數,農業和農村發展安全得不到保障,農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和諧社會建設就得不到保障。而“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安全是當前突出問題,在落實安全發展指導原則進程中,如何做好統籌解決“三農”安全問題必須倍加重視,應把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快推進城鄉安全一體化建設,作為地方黨委政府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 一、“三農”安全在城鄉建設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水平低、經濟條件差,尤其是“三農”領域安全狀況之差發人深省。目前我國患職業病的有一半以上是農民工,而因生產事故死亡的人數90%是農民工。經濟發展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而沒有了安全,失去了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別的需求都無從談起。因此,準確把握安全生產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作用,對大力加強農村安全生產工作,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三農”安全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影響科學發展觀指導原則的落實(政府行政制度不夠完善)。安全生產是農村生產發展重要支撐,生產不安全就談不上生產的發展。農村生產要發展,必須把好安全關。特別是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象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杭嘉湖、蘇錫常,以及廣東、福建、山東等沿海沿江地區的農村,工業生產已在經濟生活中占主導地位。由于農村文化水平總體較低,安全意識相對較弱,自我保護能力有待提高,生活習性、紀律觀念有待加強。再加上安全投入嚴重不足,安全機制不夠健全,至今仍然停留在用農業時代的文化而從事著工業生產活動。他們不但固有農村生產中所特有的不安全因素,同時也具備工業生產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且農業生產上逐漸推廣使用的機械作業和電器設施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很普遍的安全隱患。生產安全事故高發頻發,使得農業安全生產形勢更為嚴峻。“三農”安全事故高發、頻發的原因,除了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高、農民安全意識有待增強等客觀原因外,更有現行政府行政監管制度安排不合理、難以適應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加快等主觀原因。
(二)影響貫徹和諧社會基本理念(部門監管措施存在缺失)。安全生產是改善農民生活的重要舉措。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須建立在生命財產得到要實保證的基礎之上。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加快,但伴隨而至的安全事故也日漸增加,并在總量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表明,道路交通方面,
2006年上半年,持機動車駕駛證的農業人口交通肇事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總數的33.6%和38%,較2004年和2005年上升趨勢日趨明顯。建筑方面,農村建房缺少必須的行政監管,發生的村民建房垮塌、高處墜落、機械傷人等事故呈高發態勢,完善農房監管體制刻不容緩。在農村中,因事故而致貧、返貧的現象十分普遍,象交通事故,一些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事故,不僅使受害者一方承受失去親人的悲痛,其家中的生活也往往同時失去支撐,很多肇事方也因理賠使生活陷入困境。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逐漸成為社會的主體,一人傷亡直接牽動數個家庭的利益,事故的影響面不斷增大,其危害更為廣泛。?
(三)影響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安全投入缺乏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的行政制度對行業安全監管設定一直以城市地區為主,相關人力、財力、物力總是向城市傾斜,導致了農村地區成為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甚至是空白地帶,以至于有的海歸人員回到家鄉有感我們的城市象歐洲、我們的農村象非洲。隨著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一方面,農村地區經濟總量增加,各生產要素更加活躍,原有意義上的城市生產經營方式快速向農村轉移,使得農村地區對安全監管的需求越來越大。比如建筑、消防等,象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農村家庭家工廠存在的“多合一”、“三合一”現象已經對區域安全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農村與城市間的人流、物流來往密度和速度日漸加大,各種隱患、危險源的時空界限正在模糊化,而現行安監制度卻明顯地在城鄉之間劃出鴻溝,形成了“二元模式”。目前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農村,由于其受周邊經濟發展的帶動,刺激發展粗放型工業項目,普遍因原始資本積累沒有完成,而發展一些高污染和高風險的重化工生產項目。生產安全事故不僅直接導致人死傷和財產損失,有的導致企業員工留下難以治愈的職業病危害,給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埋下了沉重的社會負擔。
(四)影響農村基層政府民主法制建設(源頭治理措施乏力)
。安全生產是農村管理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管理民主是對一個地區全面建設的綜合衡量,縱觀古今中外,人們生活無憂,安全有可靠的保障,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如何促成城鄉安全監管力量的共同提升、一體聯動,進而構筑時間與空間上的立體監管網絡已經不是什么學術研究,而是當務之急。當前,我國正處在難得的和平發展的大好時期,安全生產事故成了對人們生命財產構成最大威脅的隱患,務必引起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必須擺正安全生產的地位,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現區域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最大限度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少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