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預防的組織措施
1.事故預防階段模型
企業安全工作的目的在于防止事故發生,避免人員的傷亡及財產損失。很早以來,人們就通過圖20—6所示的一系列努力,來防止工業事故的發生。如圖20—6所示。
①掌握事故發生及預防的基本原理,具有對人民和國家負責的基本態度和從事安全工作的能力與知識,是預防事故的基礎。
②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組織,形成由企業領導主持的,包括安全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在內的安全工作體系,并切實發揮其效能。
③通過調查、判斷、研究,收集第一手資料,找出不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④分析事故及不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包括弄清事故的發生頻率、嚴重度、場所、工種、事故類型、生產工序、生產工具及設備等,找出其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⑤針對分析出的事故原因,選擇恰當的改進措施。包括技術方面的改進、安全宣傳教育、安全規章制度的制定及執行等。
⑥通過技術措施實現機械設備及生產環境的安全化,通過人員選擇、安全教育、安全訓練、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
改進措施可分為直接控制人員操作及生產條件的改善措施,以及通過指導、訓練和教育,逐漸養成安全操作習慣的長期的改進措施。前者對現存的不安全狀態及不安全行為立即采取措施解決,后者用于克服隱藏在不安全狀態及不安全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
如果有可能運用技術手段消除危險狀態,實現防失誤設計時,即不管是否存在人的不安全行為,都應該首先考慮采取工程技術上的對策。當某種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了或可能引起事故,而又沒有恰當的工程技術手段防止事故發生時,則應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不安全行為重復發生。這種及時的改進對策是十分有效的。然而,決不能忽略了所有造成工人不安全行為的背后原因。否則,僅僅解決表面的問題,而事故根源沒有被除掉,還會發生事故。
2.建立與維持興趣
防止工傷事故的第一個原則是建立和維持對安全工作的興趣。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由于這種傾向,使一個人的注意力經常集中和趨向于某種事物。一個人的興趣可由針對性強的一種或多種強烈的感覺、情感或意志、愿望而引起。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研究并利用職工的如下心理特征,來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1)? 自衛? 害怕個人被傷害,這是個人心理特征中最強烈且較普遍的一種特性。例如,一個下意識怕被傷害的工人,如能引起其注意安全的興趣,則可使其對機器作適當的防護而站在一個安全的位置。對智能發展不足的人而言,這往往是惟一能成功利用的特性。
借自衛特性而常用來建立與維持興趣的方法有:描述傷害的后果,但不應使用恐怖的方法。要講碰傷手腳引起感染的惡果,并指出微小傷害會嚴重的損壞健康,并可用強烈的對比法,比較強健而富有活力的人與受傷者之間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興趣的差距。如一個蔑視個人安全的魯莽漢,但有榮譽感,對具有這種心理特征的人,過分強調自衛,不僅會促使其逞能,更易注意將自己暴露于危險之中;若對其強調團體的榮譽,將有利于動員他努力防止傷亡事故。
(2)人道感? 即希望替他人服務。具有共產主義道德的人比人道主義有更高的境界,對工人受傷害,應有強烈的同情心。人道最好發揮于工人尚未置身于危險之前。當然,重視急救,強調拯救生命及避免災害擴大,以及利用事故頻率的數字,更易喚起有人道感的人合作。
(3)榮譽感? 即希望與人合作,關心集體的榮譽。當工人有健全的榮譽心時,可用下列方法來建立和維持其對安全工作的興趣。
①告訴工人,發生工傷事故將影響班組的安全記錄;有榮譽心的人為保持本工作部門的安全記錄,不會作出不安全行動。
②有榮譽心的人喜歡支持上級,并遵守安全規程。對此類人不強調與他人合作的好處,而應強調合作也是一種榮譽。
③告訴工人其不安全行為不僅易于發生事故,而且也減少產品數量和降低產品質量,還會增加經費開支。這些對調動有榮譽心的人的安全生產積極性都是有利的。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