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作時間,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如嬉笑打鬧。
(5)把外來人員帶入生產崗位。
(6)非崗位人員任意在危險、要害、動力站(房)區域內逗留。
不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使用工具:
(1)進入生產崗位,不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
(2)抽加有毒、窒息性氣體的設備、容器、管道的盲板時,未使用隔離式防毒面具或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3)操作旋轉機床設備或進行檢修試車時敞開衣襟、戴圍巾、頭巾或穿裙子、系領帶操作。
(4)操縱帶有旋轉零部件的設備(如車床、鉆床、臺鉆、切割機等)時戴手套。
(5)在有毒氣體區域作業不帶防毒面具。
(6)檢修操作酸堿設備時未戴好防護用品。
(7)女工進入生產現場時,未將發辮盤放入工作帽或安全帽中。
(8)在金屬加工時,凡有顆粒鐵屑、銅屑飛濺的場合,未戴護目鏡。
(9)進入生產、檢修現場未戴安全帽或未系下頦帶。
(10)上班時間穿拖鞋、高跟鞋、涼鞋、塑料底鞋或勞保鞋當拖鞋使用。
(11)進入容器、設備內作業,未佩戴或錯誤佩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12)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溫作業場所穿化纖服。
(13)高處作業,未系安全帶。安全帶,低掛高用。
(14)使用安全裝置不齊全的設備。
(15)設備上有安全裝置,而開車操作時不用。
(16)任意拆除(解除)設備上的安全、照明、信號、防火、防爆裝置和警告標志、顯示儀表。
違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1)進入工作現場,工作負責人未向工作班組人員交代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便開工。
(2)未取得安全作業證的獨立作業。
(3)非特種人員從事特種作業及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
(4)未按規定時間和要求組織開展班組安全活動。
(5)未進行交接班,或不認真進行交接班。
(6)未嚴格控制工藝指標。
(7)未嚴格執行操作票。
(8)報表記錄不及時、涂改或數據虛報。
(9)操作監護人不到位,操作人擅自操作。
(10)到危險性大的部位檢查或操作,單獨前往。
(11)危險作業,未按規定辦理票證并得到批準或邊作業邊辦證。
(12)動火作業未辦證,或動火證未經審批。
(13)在現場作業時,工作票不隨身攜帶備查。
(14)工作過程中更換工作負責人,不辦理變更手續。
(15)檢修工作超過期限,而不及時辦理延期許可手續。
(16)擅自擴大工作范圍。
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1)物品擺放不符合定置定位要求,工作結束后,現場不清理。
(2)未經批準,動用了不是自己分管的設備、工具。
(3)檢修設備時安全措施不落實,就開始檢修。
(4)檢修結束后,未將臨時拆除的安全裝置和設施復位。
(5)停車檢修后的設備,不認真檢查就啟用。
(6)不清洗不置換,或動火分析不合格盲目動火。
(7)在易燃易爆場所,使用非防爆照明器材。
(8)不清除周圍易燃物就動火。
(9)動火作業時沒有消防后備措施。
(10)用關閥門、加水封等來代替加盲板等作隔絕方法。
(11)使用氧或富氧氣體進行置換和通風。
(12)進入容器內作業,未進行置換、通風。
(13)進入容器內作業,未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
(14)用動火分析代替安全分析。
(15)進入容器、設備內作業,容器外未設監護人或監護人不堅守崗位。
(16)進入容器、設備內作業無搶救的后備措施。
(17)無證、無令開車。超速行車、空檔溜車。帶病行車。人貨混載行車。超標裝載行車。
(18)無阻火器車輛(包括助力車)進入禁火區。(19)電氣操作時,未使用絕緣工具。
(20)用濕手、油手或使用工具拉、合電氣開關。
(21)機電設備檢修時,在配電開關處不斷電或不掛警示牌。
(22)進入機械設備內檢修運轉部件不設人監護或未采取重復斷開動力源措施。
(23)跨越正在運轉的機軸(如皮帶運輸機)。
(24)在易燃易爆區域防腐防銹作業,用鐵器敲擊管道、設備等。
(25)起重作業,違反“十不吊”。
(26)在未經檢查合格的腳手架或梯子上工作。
(27)高處作業時未使用繩索或專用工具袋傳遞工具、材料或上下拋物。
(28)從高處往下扔東西。
(29)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
(30)開動情況不明的電源或動力源的開關、閘、閥。
(31)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
(32)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泄漏等。
(33)奔跳作業。
(34)超限(如載荷、速度、壓力、溫度、期限等)使用設備。
(35)工件緊固不牢。
(36)手代替手動工具。
(37)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加工。
(38)在絞車道或行車道上行走。
(39)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臺護欄、汽車檔板、吊車吊鉤)。
(40)在起吊物下停留、作業。
(41)機器運轉時進行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
(42)攀登腳手架、井字架、龍門架和隨吊盤上下。
(43)使用汽油等易燃液體擦洗機動車輛、設備、工具及衣服等。
(44)站在正面,使用會產生飛濺硬物的打磨器具。
(45)在轉動機件上放置物件。
五 反習慣性違章的對策措施
明確了習慣性違章的產生原因及危害,我們就需要有意識地反習慣性違章。在對策措施上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1、在制度上保證反習慣性違章
(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安全教育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是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減少安全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必須不斷加大安全生產教育力度,營造一個“以人為本,珍惜生命,保證安全”管理氛圍,提高職工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自覺抵制習慣性違章行為。
(2)以標準化作業規范職工的操作行為。標準化作業就是加強單位“三基”(基層、基礎、基本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落實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具體表現。實施標準化作業的目的是實現單位安全生產,保證質量,提高效率,規范職工的操作行為,最終達到避免和杜絕由違章作業而導致的各類事故。
(3)加強崗位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職工操作技能。在各種生產活動過程中避免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的有序進行,主要取決于職工的安全業務素質,必須把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當做一件大事來抓,有計劃地、經常性地舉辦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班。同時,廣泛地開展群眾性崗位練兵活動,以提高職工的安全技術、操作水平和事故狀態下的應變處理能力,杜絕各類違章操作事故的發生。
(4)加大對生產現場的監督檢查及考核處罰力度。現場監督檢查是發現和制止違章行為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只要發現違章行為就應不留情面地及時加以制止并責令糾正。對不聽勸告的,可以采取強制措施,如經濟處罰、停工學習等。要發揮班組自查、自糾、自改的作用,重點在現場,基點在預防,關鍵在落實。職工安全意識的增強,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門的事,同時要靠各級黨政工團,各部門乃至全社會的大力宣傳,形成全社會“人人講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會安全”的良好安全生產氛圍。
2、在思想上培養職工安全意識
(1)灌輸法。通過對國家政策法規的領會掌握,文件指導精神的學習貫徹,企業規章制度的明確落實,以及各級管理人員堅持對“安全第一”思想的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會會講、事事講,將“安全第一”的思想樹立起來,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
(2)培養法。職工素質是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要提高職工素質,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必須堅持不懈地做好培訓工作。而且在培訓工作上要有持續性和嚴肅性;在培訓內容上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培訓手段上要有實效性和創新性。
(3)刺激法。通過以往痛心的事故案例,刺激職工思想意識,喚起保護生命的安全意識,使職工用嚴肅的態度來對待工作中的安全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安全管理活動,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4)文化法。在全礦創建安全文化氛圍,使人們形成安全態度、安全習慣,把安全生產的價值觀,作為生產活動的行為準則,高度自覺地按照安全規章制度規范自己的操作行為,并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與健康。
(5)個性法。對職工進行個性、情操的陶冶,培養健康向上的情緒。在對職工進行文化技術培訓的同時,注意啟發職工學習唯物辯證法的興趣,培養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自覺性,提高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重點地培養生產技術骨干,帶動周邊人員的積極主動性。加強職工個性修養,養成善于控制感情,克服不良心態,始終保持健康、樂觀、奮發、向上的情緒,科學、冷靜、理智地處理安全生產中的問題,杜絕個人不良行為。
(6)獎懲法。習慣性違章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對違章者要堅持教育和處罰同時實施的原則;既堅持制度的嚴肅性,又保證教育的深入性。在處罰過程中,要保證公正嚴肅,避免在生產工作人員中產生不良反應或逆反心理。
獎勵和懲罰如同火車的雙軌,要平行開展。懲罰要使受罰者得到教育,變壓力為動力,并影響其他人員更加規范作業;獎勵要使人在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得到發展,促進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尤其要對基層班組工作成績突出、辦法新穎有效、態度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進行及時表揚和獎勵。
(7)互動互助法。把技術水平較高的職工與較低的職工相組合,將老師傅與新人相結合,性格激進與性格穩重的相組合,以及根據職工的知識水平、思想意識、心理反應、工作態度、身體狀態等因素,進行結對子,互動互幫,既滿足了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又通過工作中長時間的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從而達到互補、互助和互進。
3、在裝備和技術上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通過技術創新來保證安全生產。一般來說,要在三方面下工夫:要用先進的管理技術淘汰落后的管理技術,提升技術和生產方式與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要用先進的裝備淘汰落后的裝備,提高生產中所使用的工具、設備、設施及有關安全裝置可靠性;要用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淘汰與生產力水平不相適應的職工隊伍。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務,科學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提高安全生產效率,使職工始終保持充沛的體力和良好的精神狀態。要改變落后生產作業方式,尋求生產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使職工自覺擺正安全與生產二者之間的關系,主動遠離習慣性違章。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