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境管理體系為對象的環境管理標準ISO14001和ISO14004,在將體系要素有機組織,形成體系運作機制時,都基于一個共同的基本概念,就是由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所建立的“戴明模型”,或稱為PDCA模式。
按照戴明模型,組織的活動可分為“計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改進(ACT)”等四個相聯系的環節。
基于戴明模型的概念框架,建立實施并不斷改善—環境管理體系的過程可描述如下:
規劃:建立組織行動的總體目標的指示以及實現該目標、指示的對策措施。該過程涉及三個主要問題
——確定組織現存環境狀態:重點識別該組織的環境因素、環境影響以及現行環境管理的實踐和有關規定要求,找出組織在環境因素控制上的薄弱環節,尋找改進環境表現的機會。
——建立環境方針:為組織未來一段時間內要解決的環境問題和改進方向建立一個環境表現的總體目標。
——制定行動計劃:依據環境方針,制定相應的環境目標和指示以及具體的管理行動方案。
實施:該過程重點問題是計劃的實施。為此,組織需要根據行動方案規定各種執行程序并從組織結構、職責分工、資源保證、信息交流方面提供支持。
檢查:通過知道包括監測、控制程序、糾正預防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手段,根據組織的環境方針和目標實時監督控制環境計劃的實施,確保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一般來講,這種檢查還包括獨立的環境審核。
評審:定期對環境體系進行評審。根據組織內外變化的條件和需要,進行環境管理體系(包括環境方針、環境目標等)的調整的改善,以促進組織環境表現的不斷改進。
可以說,建立在由“規劃、實施、檢查、評審”諸環節構成的動態循環過程基礎上的環境管理體系框架為組織建立、實施并實現其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改善,進而促進組織環境表現的持續改進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運行機制。它包括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對組織建立、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組織認識理解環境管理體系改進并加強其環境管理的基礎和出發點。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