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標準都是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等客觀因素發展變化的需要而產生,ISO9000亦是如此。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使顧客需要把自己的安全、健康、日常生活置于“質量大堤的保護之下”;企業為了避免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巨額賠款,要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來提高信譽和市場競爭力;世界貿易的發展迅速,不同國家、企業之間在技術合作、經驗交流和貿易往來上要求有共同的語言、統一的認識和共同遵守的規范。現代企業內部協作的規模日益龐大,使程序化管理成為生產力發展本身的要求。這些原因共同使ISO9000標準的產生成為必然。
1979年ISO組織成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TC176,專門負責制定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
1979年英國標準協會BSI向ISO組織提交了一份建議,倡議研究質量保證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國際標準化問題。同年ISO批準成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TC176,專門負責制定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TC176主要參照了英國BS5750標準和加拿大CASZ299標準,從一開始就注意使其制定的標準與許多國家的標準相銜接。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