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為了對公司及其相關方的重要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行有效控制,以實現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不斷改進,制定本程序。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的控制。
3.職責
3.1環境部、安全部分別負責設置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控制點,檢查各部門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執行情況。
3.2生產部及車間負責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及危險源的運行控制。
3.3 建設部負責工程施工期間的環境因素的控制,及施工期間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3.4 財務部負責倉庫產品分類及安全管理。
3.5 質檢部負責外排水和循環水、鍋爐爐水的監測抽查。
3.6 研發部在新產品設計階段應考慮如何減少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考慮后續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并納入設計評審。
3.7技術部負責編寫工藝有關的文件,應識別工藝優化過程中的重要環境因素和危險源。
3.8其他各相關部門負責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實施環境因素及危險源運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公司在日常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中,對與重要環境因素及主要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相對應的運行與活動進行重點控制。公司的組織機構應與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水平相適應。
4.1.1 研發部在新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應考慮防止環境污染、節約資源與能源、后續生產制造的安全控制等有關問題,新產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向生態、環保、高效率、可再生利用、綠色發展;在設計評審階段,需對原材料的使用或生產工藝可能引起的污染等環境影響進行評審;
4.1.2? 生產部、車間嚴格按照相應工藝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的要求進行生產;對生產設備、監控設備及檢測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生產部統計每種產品的物耗,降低各種廢物和污染物的產量,實現節能降耗。
4.1.3生產部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和安全事故的設備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管理。
4.1.4 倉庫負責做好物資的標識和分類管理。
4.1.5 生產等部門按規定地點分類放置廢棄物,由辦公室、經營部、環境部統一收集進行處理。
a)一般固體廢棄物,由辦公室和經營部分類處置。
b)危險廢物,由環境部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
4.1.6 ? 生產部負責對公司的水、電、氣、煤等能源進行管理,配備必要的能源計量儀表,每月統計用量,對主要耗能設備進行重點管理,以確保能源充分有效的利用,降低能耗。
4.1.7? 各部門嚴格依據以上程序和標準的要求,開展環境管理工作,并做好相應記錄。當出現不符合情況時,參照《不符合與糾正措施控制程序》處理。綜治辦負責檢查各部門的執行情況。
4.1.8? 員工上崗前要經過培訓,并通過在職培訓強化其工作技能、質量意識、環境意識、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特殊工種人員,需持證上崗。
4.1.9 各相關部門合理配備人、財、物等資源,嚴格按照文件的要求,開展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部、環境部按《績效測量與監視控制程序》的要求檢查各部門的環境、職業安全運行控制情況。當出現不合格情況時,依照《不符合與糾正措施控制程序》進行處理。
4.2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控制管理
相關部門對與重要環境因素、重大危險源的運行與活動進行重點控制,并編制有關控制文件,按文件的要求進行監控并做好監控記錄。
4.3對新上工程、技術改造等新項目的環境和安全管理,結合項目的實施開展環境因素與危險源識別和控制。
4.4生產部、技術部在進行工藝設備優化時應考慮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4.5 對于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中涉及重要環境因素、重要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相關方,公司依據《相關方管理控制程序》對其施加影響,使他們的行為符合有關規定。
4.6 對緊急情況的處理詳見《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
4.7水質檢測
4.7.1 鍋爐使用的軟水、爐水每班要進行抽樣檢測,保證鍋爐安全運行。
4.7.2 外排水隨機取樣每周進行抽檢,取樣包括白班和夜班的排水。
4.7.3 循環水磷含量每周抽檢一次,車間根據檢測數據調整藥的添加量;其他指標每周至少抽檢三次。
5.相關文件和記錄
5.1《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
5.2《不符合與糾正措施控制程序》
5.3《設備管理制度》
5.4《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