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內非生產區域
廠外 | 人數 | 10 | 22 | 7 | 8 |
4 事故分析的量化――目標控制
傷亡事故控制圖是一種隨時展示傷亡事故波動情況,使人了解安全形勢變化趨勢,分析原因并采取排除異常因素的措施,或總結成功經驗,使事故控制在預定的目標之內的曲線圖。
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可以將目標控制與月度考核結合起來。老實說,以這家企業2003年輕傷事故的發展趨勢來看,按月輕傷率0.55%來考核各單位,有點過于嚴格,準確講,是不夠科學。但因為以前對待輕傷事故的態度和事故統計的方式不一樣,使得許多事故資源白白流失,無法制定出科學的目標控制方案,只能借鑒其它廠的考核辦法,也是情非得已之舉。
傷亡事故控制圖的理論基礎是正態分布理論。若有n人工作,每人發生事故的概率為p,其中m人發生事故的概率服從二項分布:
p (m)=C
mnP
m(1-P)
n-m 當P很小,n足夠大時,二項分布趨于正態分布,期望值u=np,標準差

如果我們控制目標確定為期望值上下某一個范圍的話,就可以選定控制中心線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

如果曲線圖圍繞中心線cl上下無規則跳動,說明保持了控制水平,可以達到控制目標;若數月統計的坐標點連續接近上限,則是危險警告,要我們密切注意,加強預防,否則要超出預定控制目標;若坐標超出控制上限,說明有新的事故觸發因素,必須分析原因,制訂控制傷亡事故的措施;若坐標點連續低于中心線或控制下限,表示事故觸發因素減少,應總結經驗,繼續發揚。
如:2003年如果按工傷考核指標0.8‰的要求作為全年的控制目標,以平均3000人計,則月平均傷亡人次數的期望值

如果將其它事故輕傷人數不列入考核指標,則年度工傷目標控制情況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曲線已連續數月接近或超出了上控制限,可以肯定,2003年的事故數量會超出控制目標。而且,從7~10月的曲線圖看來,年末的兩個月要好好總結,吸取教訓,加強監控,否則,很有可能會出現新的事故高峰。
對2003年的輕傷事故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后,對指導2004年的安全工作會有極大的幫助,至少,對企業內各部門的月度考核會有比較合理的科學依據。我們強調考核要嚴,但絕不能嚴得離譜。否則,被考核單位領導一旦受自身利益所驅使,為了逃避經濟或行政處罰,設法瞞報或漏報事故,以達到達標的目的,這樣反而會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畸形發展。因此,安全目標控制應長遠規劃,決不能一步登天。前一年40起輕傷,不能指望第二年只有20起甚至沒有,這是不現實的。不要出了事故就認為安全工作不到位,只要按一定的比例(計劃中的)逐年減少,就是可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成功的。
比如:2003年月千人負傷率平均值
q
1=(47/10)/3000=1.57
2004年采取安全措施,確定千人負傷率控制目標下降20%,即

即2004年輕傷率如果能控制在1.25上下波動,就表明安全管理工作在事故控制方面上了一臺階。
同理,對企業內各部門的考核也不能一視同仁,應區別對待。如:對造船事業部,2004年輕傷28人,以職工1300人計,要求采取安全措施,使得千人負傷率控制目標下降20%,則計算得出
q
1=2.2
cl=q
2=1.76
ucl=3.5
lcl=0.02
所以,2004年該船廠的造船事業部如果能將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