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駛過程中,人與人、人與車、人與路、車與路之間的矛盾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從而觸發(fā)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怎樣有效地避免這些矛盾的發(fā)生,確保行車安全?筆者認為需認真處理好以下六方面的辯證關系。
一、“人和車”的關系
在人與車的關系上,要認識到,保持車輛技術狀況良好是至關重要的,但絕不是保證行車安全的唯一決定因素。而決定因素是駕駛員在行車中能否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和操作規(guī)程。思想上高度警惕,行動上事事謹慎,處處防范,靠熟練的操作技能和正確的判斷能力,就能隨機處理好行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才可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便不利條件為有利因素,變被動為主動。
二、“快與慢”的關系
車輛的行駛速度,應根據(jù)當時當?shù)氐沫h(huán)境狀況而定,快慢適度。當客觀條件許可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加快行車速度,這是安全經(jīng)濟合理的。但有時本來車速并不快,但可觀條件仍不允許這樣的車速的情況下,駕駛員卻不能及時控制車速適應外界環(huán)境,從而引發(fā)事故,仍應認為車速過快。快與慢是相對的,快與慢都必須做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會車時做到“禮讓三先”(先讓、先慢、先停)。慢中有快,慢是一種技術性的手段,可達到快的目的。掌握車速的原則,應當是嚴格遵守公路上的限速規(guī)定,在不逾越其規(guī)定的范圍內,當快則快,當慢則慢,既反對開“英雄車”、“冒險車”、“斗氣車”、也不能駕“老牛車”,要因地制宜控制車速,在保證安全所允許的速度下行駛。
三、“得與失”的關系
得與失是對立統(tǒng)一的,在交通駕駛中這種關系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例如:平時對車輛加強保養(yǎng),做到“三勤”(勤檢查、勤保養(yǎng)、勤調整),看起來失去了點時間和精力,卻換來了行車中的安全和順利。否則,在途中發(fā)生機件故障需要停修或待援,就要失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又如:兩車在狹路上交會,雙方僵持各不相讓,都會受到損失。如一方主動退讓,看起來是便利了對方,實質上也方便了自己。行車中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得”與“失”的問題,這就需要駕駛員用全局的、長遠的、整體和發(fā)展的觀點來對待和處理,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拉移變列車的安全技術措施
交通安全類危險源控制方案
施工現(xiàn)場車輛安全防范措施
行車臨危處置方法與事故防范
論我國水路交通突發(fā)事件應急機制建設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一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二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三
淺談基層部隊車輛安全事故原因及對策
司機崗位安全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車輛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
高速公路養(yǎng)護作業(yè)安全培訓
瀝青路面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及其措施
公交車火災多發(fā)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鐵路從業(yè)人員勞動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