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道路是指鄉道和村道,因為鄉鎮行政機構位置處于農村,所以一般泛指農村道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解釋,城鎮街道,屬于道路的范圍,所以它的管理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主管單位應該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而不是城管部門,城管部門的衛生監管職能應當由環保部門來負責,從而破解了城市管理執法困難的尷尬地位。鄉村公路在我國的建設歷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縣至鄉的路段(簡稱:鄉道)在20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修建力度較大,鄉到村(簡稱:村道)在20世紀90年代未的扶貧攻堅中,國家將貧困縣行政村是否通水、通電、通路作為重要的脫貧衡量標準,也作為對鄉政府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考核標準。修建公路是方便群眾為主要目的,但通村公路和通組公路都存在質量上的差別,村由自然組組成,自然組成了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所以通村公路和通組公路應該基本實現同一等次的質量(寬度和厚度)才是衡量“觀念脫貧”的真正標準。在1999年完成國家下達扶貧考核任務后,約用十年時間用于通組公路的修建,但由于認識的誤差,修建的標準與村道相比有所下降。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后農村道路的硬化才被漸漸提上日程,硬化分為泥石結構和瀝青結構,為節省資金又以采用泥石結構為主,建設標準低便成了人民不滿意的主要原因。農村公路的成功修建,對方便群眾的出行和在家生產務農,特別是購買生產資料有著省時又省力的極大好處,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黨委政府著眼于農村實際,努力改變貧困的現狀付出艱苦努力的結果,但是通村公路只是表示行政村擁有公路,類似“通達工程”的含義,與之相比“通暢工程”的任務更加艱巨,它的實施便是農村道路建設的核心要求,兩個通達還不等于一個通暢,特別是在貧困山區,實施通暢工程有很大難度,修建標準應該選擇在通暢和通達之間。為了實現道路暢通,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應當借“精準扶貧”的契機,改變扶貧觀念和策略,改變財政資金投入方向,努力糾正農村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酉陽是武陵山地區的貧困代表縣,其地理結構錯綜復雜,道路交通安全監管難度較大,建設難度也相對增加,努力解決了農村道路交通建設的存在問題即是解決后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問題,“建設好”與“整治好”的資金差異不大,但“整治好”之前可能發生事故,而整治期間又需要消耗時間和資金,所以應該未雨綢繆,提高農村道路的建設標準,使群眾出行安全便捷。
現以正在修建或修建完工的農村公路及街道為例,對農村道路及集鎮建設存在的問題作出分析:
一、實圖舉證
(一)官清鄉---石板村公路

此為官清鄉境內小地名“下董家寨”公路,車輛無法正常會車而采取的避讓窘景

此處公路寬4.2米,公路邊緣距離老路坎為0.49米

護欄占去公路寬度為0.34米
(二)官清鄉水旁街道---楠木鄉公路

路面寬5.29米,公路邊緣到內側巖石為0.72米,護欄占路面0.39米
(三)板楠路叉河---楠木樁公路

較寬處為7.60米,較窄處為7.37米,護欄占路面0.39米
(四)楠木鄉街道公路

街道寬為6.02米

排水溝寬度為0.34米*2(排水溝為雙面)
(五)板溪鎮---板橋鄉公路

此處為雞隆巖路段路面寬4.94米,已鋪水泥寬度為4米
(六)小河鎮街道公路

街道寬為6.14米,街道蓋溝水泥塊寬度為0.84 **2米

此為街道排水溝加蓋后效果圖

此為小河---官清鄉出口處裸露水管,此類隱患極容易造成過往車輛輪胎破裂
拉移變列車的安全技術措施
交通安全類危險源控制方案
施工現場車輛安全防范措施
行車臨危處置方法與事故防范
論我國水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一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二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三
淺談基層部隊車輛安全事故原因及對策
司機崗位安全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車輛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
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培訓
瀝青路面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及其措施
公交車火災多發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鐵路從業人員勞動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