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單概括和介紹了《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88)及香港《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并提出了密閉空間安全作業的一些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密閉空間缺氧環境安全作業方法
1概述
長期以來,由于密閉空間的危險、復雜作業環境,導致密閉空間內傷亡事故頻發,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近10年來全國共報告各類急性職業中毒14089例,死亡1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為主的窒息性氣體中毒尤為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氫中毒1266例,死亡466例,兩者占總中毒例數的37.04%,占總死亡例數的65.48%,其中50%以上的重大職業中毒事件都發生在密閉空間作業場所內。
基于密閉空間事故發生頻繁、后果嚴重、影響惡劣等特點,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美國聯邦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局很早就頒布了適用于工業生產中密閉空間的職業安全與健康標準《需要許可的密閉空間》和有關的呼吸防護標準,英國也于1997年頒布了《密閉空間條例》;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頒發了職業安全與健康條例,對密閉空間作業的有關事項作了規定。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密閉空間作業場所的標準還不是很完善,1988年國家勞動人事部批準頒布了《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88),此標準主要規定了缺氧環境下作業的一些要求和防范措施,并沒有規定人員的職責和懲罰方式,內容也不很全面。而我國香港地區則在1973年制定了《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并分別于1981年、1989年和1998年給予了修訂,內容相對健全了許多。
2《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主要內容
2.1定義
此規程首先對缺氧環境進行了定義,指出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于18%的狀態即為缺氧環境,并把缺氧作業分為缺氧危險作業、一般缺氧作業和特殊缺氧作業。缺氧作業環境也劃分為三類:
密閉設備:指船艙、貯罐、反應塔、冷藏車、沉箱及鍋爐等。
地下有限空間: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礦井、廢井、地窖、沼氣池及化糞池等。
地上有限空間:指貯藏室、酒糟地、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封閉車間或試驗室等。
注:氧氣濃度已改為低于19.5%的狀態為缺氧環境
2.2一般缺氧作業要求及安全防護措施
一般缺氧作業指得是在普通作業場所中單純缺氧的作業,該規程規定,在進入一般缺氧環境作業前,必須準確測定氧氣濃度,否則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在作業進行期間必須對作業環境中氧氣濃度的變化定時監測或連續監測,確保氧氣含量在18%以上,同時禁止用純氧氣進行通風,富氧環境同樣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主要安全防護措施則包括:
對于不能或不易采用通風換氣措施的密閉空間,工作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氣器、氧氣呼吸器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對于存在可能發生墜落的環境,必須使用合格安全帶。
在存在缺氧危險環境作業時,必須安排監護人員,并事先確定好聯絡信號。
在缺氧環境作業時,必須配備呼吸器、梯子、繩纜等搶救器具。
在缺氧環境開始作業前,必須對所有呼吸保護器具、搶救器具進行檢查,確保設備能有效使用。
2.3特殊作業要求與安全防護措施
特殊作業指在可能存在缺氧的環境中,同時存在或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在特殊場所中的作業。特殊作業條件下除了必須滿足一般缺氧作業要求和防范措施,還包括:
作業前必須測定有害氣體濃度,空氣質量達標后方可作業。
若因進行鉆探、挖掘作業有硫化氫、二氧化碳或甲烷等有害氣體逸出時,必須事先確定處理方法。
若在密閉空間內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對作業場所進行通風換氣,或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當作業人員在特殊場所(如冷庫、冷藏室等)內部作業時,如無通信、報警裝置,嚴禁關閉門或蓋。
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密閉設備內部作業時,必須嚴密關閉閥門,或者裝好盲板,并派專人看守,同時設立醒目標志。
安全生產無小事 企業安全靠大家
安全措施在大型起重船上的應用
網絡安全的現狀分析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大型場所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服務器虛擬化安全措施探究
風險社會與風險治理
風險投資的風險防范及其項目經營風險…
試論危巖穩定性評價與防治
淺談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
淺析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作用
淺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淺析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和對策
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淺談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