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發展觀的提出和形成,經歷了安全生產、安全文化、安全發展這樣的認識過程。
(一)傳統的安全生產工作發生深刻變革。
安全生產是自人類生產活動開始以來的古老而永恒的話題。在社會進步、生產發展的漫長歲月里,人們對安全生產的認識逐步深入,安全生產工作的內容逐步豐富,采取的措施逐步完善。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內容、方法、要求、任務都不同。長期以來提倡和堅持的安全生產,主要側重于生產環境、生產條件、生產設施等硬件的投入、完善和對生產人員的組織、管理。
經過艱難曲折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和進入市場經濟以來,安全生產工作的概念和內容有了深刻變革。安全生產的投入逐年增加,安全生產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安全生產的法制建設日趨完善,安全生產的管理走向多元化、社會化、人性化,安全生產的監管監察逐步形成。所有這些,為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出安全文化建設,樹立安全發展觀,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和人文環境。
認識、研究、總結這方面的成果,對搞好安全生產意義重大。
(二)安全文化成為安全生產“五要素”之首。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來自國際組織。1986年,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召開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評審會上,安全文化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1988年,該機構將安全文化概念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原則予以落實,并滲透到核電廠以及相關的核電保障領域。1986年,美國宇航局把安全文化應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1991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安全組織編寫《安全文化》小冊子,并于1992年在我國出版譯本。
國內關注和研究安全文化的實踐從此開始。1994年,國務院核應急辦召開核工業系統安全文化研討會,研討安全文化的特點及發展,并出版了相關論文;勞動部號召安全管理干部和勞動保護工作者認真研究和學習安全文化,安全文化開始受到更廣泛的關注。1995年以來,大批安全生產類刊物問世,包括中央和各地媒體在內,紛紛設置專欄,倡導安全文化。1997年,國家勞動部和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聯合召開國際安全文化專家研討會。
2001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成立后,分別召開全國安全文化研討會和國際安全文化研討會,組建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加強安全文化工作。
2002年6月,國家出臺的《安全生產法》,其中有許多關于安全文化內容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鄉鎮安全生產明白卡
安全生產明白卡(商貿企業)
中秋假期安全提示!
如何降低高處作業風險?
秋冬季節,這些安全注意事項要牢記
歲末年初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提示
冬季企業生產過程中如何防范事故發生?
冬季安全生產 警惕這8點!
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應注意的六…
圖文詳解雙重預防機制
企業經營的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當前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安全工作思路及重點
淺談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幾點建議
淺談如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四不傷害”的內容及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