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存在于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成為生產活動、經濟運行的前提條件。它在許多重大生產經營決策中起著核心作用,是現代企業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更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穩定、經濟運行質量的象征。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一、安全第一的哲學觀
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工作與其他工作相比,必須放在第一的位置,具體體現在:
1、在思想認識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
2、在組織機構上,安全部門的權威大于其他部門;
3、在資金安排上,安全經費計劃和執行程度重于其他資金;
4、在知識更新上,安全教育優先于其他知識培訓和學習;
5、在管理舉措上,情感投入多于其他管理舉措;
6、在檢查考核上,嚴于其他檢查考核工作;
7、當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發生矛盾時,安全優先。
安全生產在企業各項工作中,既是生產經營目標,又是所有工作的基礎,是眾多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效益第一)中的第一。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哲學觀,才能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才能保持警鐘長鳴,達到安全事故為零的目標。
二、預防為主的科學觀
安全的本質含義應該包括預知、預測、分析危險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險兩個方面。無數事實說明,對危險茫然無知、沒有預防和控制危險能力的“安全”是盲目、虛假的安全。僅憑人們自我感覺的“安全”是不可靠的安全。
只有采取現代先進的管理方式,變單一的就安全管安全為綜合安全管理;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防范;變事故管理為隱患管理;變管理對象為管理動力;變靜態被動管理為動態主動管理,才能實現工廠的長治久安。
在引起事故發生的各種原因中,技術、教育和管理原因是三種最重要的因素,這就是事故防范的“三E”原則,也稱“三E”對策。
1、技術對策
對設備、設施和操作進行計劃、設計、檢修和保養時,要從安全角度考慮應采取的措施,它與安全工程中的安全對策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項目開始前,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可能會有哪些潛在危險、推測發生各種潛在危險的可能性,并從技術上提出防止這些危險性的出現和控制危險的方法。通過班前會或檢修準備會認真地進行布置和落實。
2、教育對策
通過家庭、實際工作過程和社會的傳授與培訓,掌握安全知識和正確的作業方法,對在職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事故防范等教育,對職員和新進職員實施嚴格的三級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種作業的培訓教育。內容包括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等。
3、管理對策
針對管理缺陷,加強控制手段,對生產過程中的各項管理工作實行有效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認真評價生產、檢修計劃、工藝技術的合理性;依據國家安全生產政策、法規,制訂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規程;正確指導、及時組織現場安全檢查并督促整改等等,均屬管理對策范疇。安全法規是保障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由于生產科技的進步或新工藝的出現,企業必須立即制訂相應的管理措施,而法規的修改往往不能及時跟上。
在上述三種對策中,應把技術對策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創造控制事故的客觀條件。正確的對策是以事故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為對象,在通過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一旦對策確定后,必須盡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