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發生頻率和事故后果嚴重度是評價事故的兩個重要指標。前者表示事故發生的難易程度;后者反映事故造成損失的大小。它們在事故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1 事故發生頻率指標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為便于分析、評價事故發生的情況,規定一些通用的、統一的傷亡事統計指標。在1948年8月召開的國際勞聯(ILO)會議上,確定以傷亡事故頻率和傷害嚴重度作為傷亡事故的統計指標。
事故發生頻率是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事故的次數:
????????? 事故發生頻率=事故發生次數/活動進行時間
在工業傷亡事故統計中,傷亡事故頻率是一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傷亡事故發生次數,它是參加生產作業的人員數N、經歷的時間t和生產作業危險狀況(安全狀況)a的函數:
??????? A=t(N,t,a)
國標GB6441—86規定,按千人死亡率、千人重傷率、傷害頻率計算事故頻率。
(1)千人死亡率——某時期內平均每千名職工中因工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數/平均職工數×103
(2)千人重傷率——某時期內平均每千名職工中因工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
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平均職工數×103
(3)傷害頻率——某時期內平均每千名職工中因工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
百萬工時傷害率=傷害人數/實際總工時數×106
目前,我國仍沿用勞動部門規定的工傷事故頻率作為統計指標。
???????????? 工傷事故頻率=本時期內工傷事故人數/本時期內在冊職工人數103
習慣上把它稱做千人負傷率。
2 事故后果嚴重度指標
事故后果的嚴重度指標包括反映人員傷害嚴重度和財物損失的金額。
(1)人員傷害嚴重度指標
通常,以輕傷、重傷、死亡來定性地表示人員傷害的嚴重度;以同時傷亡人數、由于人員傷亡而損失的工作日數(休工日數)來定量地表示傷害的嚴重度。國標GB6441-86規定了各種傷害嚴重度相對應的值:
輕傷——休工日數為1~104日的事故傷害;
重傷——休工日數等于、大于105日的事故傷害。
事故調查應遵循原則
有關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
有關事故處理的規定
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追究
傷亡事故的統計
事故原因的分析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處理
安全生產事故分類
事故分類與分級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與整改措施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我國關于事故類別的分類
工傷事故定義、范疇、分類及原因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詢問筆錄制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