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環境評審的進行
初始環境評審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是為組織建立和評審環境方針,制定環境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確定體系的優先項,編制體系文件和建立體系的基礎。國外權威機構認為,完成了初始環境評審,就相當于完成了全部工作的40%。公司對此極為重視,不僅事先做好了充分準備,收集、分析了大量相關資料,還專門聘請了外界的環境管理專家作為技術顧問,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現場指導。
針對公司的實際情況,在初始環境評審之前,公司對負有一定環境責任的部分中層干部進行了培訓,使其掌握了相當的知識,然后對照他們在各自工序、負責場所進行環境因素的識別。顧問對照他們識別出的環境因素,進行現場校核,剔除不正確的,補足遺漏的。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很好地識別出所有環境因素,而且讓公司的所有員工能真正參與進來,從而擺脫了僅少數人去做,大多數人對此一無所知的局面,最后共識別環境因素307人。
在徹底普查的基礎上,針對所有活動、產品、服務的環境因素按工藝流程分類,從法規、安全與健康、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廢物產生、所有資源以及業務關系等九個方面進行打分,最后確定以25分為界,大于25分的列為公司級別的重大環境因素,共12條。并認定公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五項:一是煙塵的對外排放;二是固體廢物的管理;三是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四是車間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五是生活污水的處理。
體系策劃與設計
依據以上結論,重新修訂原來擬定的環境方針,把減少或消除污染物質的排放及節能降耗作為重點,在方針中予以充分體現。在充分考慮公司的經營狀況、技術難度、相關方及其他要求下,制定了四項環境目標、九項指標及相應的管理方案。在這一步驟中,其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的確是由各相關部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管理方案。這樣做的缺點在于,方案針對性差,各相關部門被動地開展工作,可能缺少主動性,難以讓部門員工熱心主動參與。
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編制
環境管理體系實際上是一套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編制體系文件是組織實施ISO 14001標準并保證其有效運行和持續適用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組織達到預定的環境目標、評價與改進體系、實施持續改進和污染預防必不可少的依據和見證。在體系文件編制階段,文件化體系的總體策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某公司EMS體系是由環境管理手冊、系統程序(14個)、實務程序(14個)、作業指導書(30余個)及必要的記錄組成。這種文件結構的優點是層次清楚,可操作性強。
至此,環境管理評審已基本建成,以后就是體系試運行、,內審、管理評審以及第三方審核。
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最高管理層的真正承諾和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是建立EMS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夠順利開展工作,真正符合ISO 14001標準達到全員參與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做到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實現保護環境的最終目的。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