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申請和取得認證資格的主要程序
申請和取得產品認證資格的主要程序如下:
①提出申請意向。企業向有關認證機構提出申請認證意向,詢問需要了解的事項,并索取有關資料。
②咨詢,如果企業有需要,可向咨詢機構提出咨詢請求,咨詢機構派專家指導企業建立質量體系,編制質量手冊,進行質量體系審核(預檢查)。
③提出正式申請。企業填寫認證申請書。附上質量手冊,寄交(或送交)有關的認證機構。
④認證機構會審查申請書,同意后向企業發出接受申請通知書,告知應繳納的費用。
⑤企業按通知書的要求繳納費用。
⑥認證機構任命一個檢查組,負責對申請企業的質量體系進行檢查,將檢查組名單通知申請企業。
⑦檢查組審查企業提交的質量手冊是否滿足GB/T19001-ISO9001的要求;如不滿足,向申請企業提出,請其修改或提供補充材料,直到基本滿足為止。
⑧檢查組長制訂檢查計劃并發給申請企業一份,計劃內容包括:被檢查方的名稱和地址,檢查組成員,檢查的目的,范圍和依據,檢查日期,檢查活動安排以及保密聲明。
⑨各檢查員對自己所承擔的檢查部門編制檢查表。
⑩檢查組去現場檢查,依據是GB/T19001-ISO9001和企業的質量手冊,檢查和評定申請企業質量體系的實際運行情況,質量手冊的貫徹執行情況;檢查結束前;由檢查組長向企業領導報告檢查評定的初步結果,告知“推薦”、“推遲推薦”或“下推薦”的結論。
檢查組離廠前抽取樣品并封樣,由企業(或檢查組)遞交指定的檢驗機構,并寄交檢驗費。
如果是“推遲推薦”、企業應制定糾正措施,在檢查組指定的期限內完成,達到滿意的效果,并將糾正措施及其實施情況書面報告檢查組長。
檢查組長審查企業提交的糾正措施報告,必要時去現場復查,達到要求時即可推薦。
檢查組編寫并向認證委員會提交質量體系檢查報告。
檢查機構根據認證委員會的要求檢驗產品樣品,向委員會提出校驗報告,并由委員會寄送申請企業一份。
認證委員會審查質量體系檢查報告和產品檢驗報告,符合認證條例和有關規章的規定要求時,向企業頒發認證證書,許可在今后出廠的申請產品上使用認證標志;如果經審查不符合要求時,應向申請企業發出書面通知,告知不推薦的原因。
企業堅持并不斷改進質量體系,提高產品質量,接受認證委員會的定期監督復查,包括質量體系維持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認證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
質量體系建立的步驟
建立、完善質量體系一般要經歷質量體系的策劃與設計,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質量體系的試運行,質量體系審核和評審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為若干具體步驟。
一、質量體系的策劃與設計
該階段主要是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教育培訓,統一認識,組織落實,擬定計劃;確定質量方針,制訂質量目標;現狀調查和分析;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訓,統一認識
質量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過程,是始于教育,終于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認識和統一認識的過程,教育培訓要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一層次為決策層,包括黨、政、技(術)領導。主要培訓:
1.通過介紹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發展和本單位的經驗教訓,說明建立、完善質量體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過ISO9000族標準的總體介紹,提高按國家(國際)標準建立質量體系的認識。
3.通過質量體系要素講解(重點應講解“管理職責”等總體要素),明確決策層領導在質量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主導作用。
第二層次為管理層,重點是管理、技術和生產部門的負責人,以及與建立質量體系有關的工作人員。
這二層次的人員是建設、完善質量體系的骨干力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使他們全面接受ISO9000族標準有關內容的培訓,在方法上可采取講解與研討結合。
第三層次為執行層,即與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有關的作業人員。對這一層次人員主要培訓與本崗位質量活動有關的內容,包括在質量活動中應承擔的任務,完成任務應賦予的權限,以及造成質量過失應承擔的責任等。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