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的必要性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的實施和改進,必須依賴全體職工的參與。企業的領導和職工不僅要掌握崗位的技術知識,還要掌握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相關知識。它在傳統的管理方法中導入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培訓的積極意義在于促進全體員工關注企業需求、把握和完善標準體系、樹立效益觀念、規范操作程序,以實現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轉變。意識和觀念的轉變程度將直接影響到體系的運作和最終成效。
能勝任工作是培訓的目的。它反映在工作中如何把握ISO14001的理念,促進體系的健康運作。全體員工關注環境保護,積極推進體系發展,使ISO14001標準的思想“長”入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形成一種企業新文化。
二、培訓中的認識誤區
1.“文件化”現象。體系文件束之高閣,工作得不到實質性的開展,內審前急于應付,采取補記錄、造假等手段企圖蒙混過關。
2.兩層皮現象。輕視體系管理工作的作用,不認真學習和研究相關理論和知識,不能識別體系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機遇和長遠利益。
3.缺少培訓或盲目培訓。害怕增加工作負擔,對培訓缺少投入,使員工得不到必需的培訓。有的培訓針對性不強,不講究實效,管理水平并沒有得到提高。
4.認為培訓僅僅是環保部門的事。各單位的管理層參與和重視不夠深入。由于缺少領導的貢獻,意味著無法建立有效的溝通過程,不能實現全過程管理。
三、ISO14001標準中對培訓的要求
ISO14001標準4.4.2規定:“組織應確定培訓的需求。應要求其工作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所有人員都經過相應的培訓。應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處于每一有關職能與層次的人員都意識到:
1.符合環境方針與程序和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2.他們工作活動中實際的或潛在的重大影響,以及個人工作的改進所帶來的環境效益;
3.他們在執行環境方針與程序,實現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應急準備與響應要求方面的作用與職責;
4.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
從事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工作人員應具備適當的教育、培訓和工作經驗,勝任他所擔負的工作?!?/p>
該條款包含了多層意思:首先是較高的環境意識,通過培訓,能夠認識到體系的重要性,不符合規定的潛在后果,如何處理緊急情況等。其次是較高的能力。能夠在工作中體現和完成體系的改進要求,及時發現、處理問題,以達到勝任工作的目的。最后是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發揮職能作用,完成體系預定的效果,以符合方針和體系的整體要求和持續發展的需要。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