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應對入世挑戰,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客觀要求?
我國踏入世貿組織的門檻將近兩年,國際上各式各樣嚴格的法規和標準接踵而來,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急需探討的重大問題。我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主要阻力是貿易壁壘。近幾年,資源環境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突顯,“綠色壁壘”成為我國擴大出口面臨最多也是最難突破的問題,有的已對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造成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趨形成,企業正面臨來自ISO的多重壓力。一方面企業必須實施ISO9000質量標準,以使企業保持競爭力,樹立質量形象;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實施ISO14000并通過認證,以此來樹立自身的環保形象。未獲得認證的企業將有可能被外國政府禁止進口,同時外國企業為保持自身的環保形象,中止與無證企業的生意往來。
7、ISO14000與可持續發展有何關系?
可持續發展是建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和行動依據,而ISO14000不但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是轉動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杠桿;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高層次的目標,而ISO14000則是可持續發展梯級上的一層次,并包涵于可持續發展之中。可持續發展和ISO14000都貫穿著人的發展,兩者具有彼此關聯、相互推動的作用,前者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運行機制問題,后者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則是污染預防、持續改進和潛在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它們相同之處是無論可持續發展,還是ISO14000,都是為保護環境、預防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因環境污染有礙于經濟發展而先行提出,ISO14000則在實施可持續發展前提下而提出,兩者都是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與持續發展作為最終目標。
8、企業按照ISO14000標準實施環境管理體系有什么好處?
當企業按照ISO14000標準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之后,通過管理活動、規范化文件和記錄等措施可以協調不同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可以在企業增強環境管理意識;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方針和環境管理基礎;有利于找出并控制重大的環境因素和影響;有利于識別有關的環境法規要求與現行狀況的差距;減少由于污染事故或違反法律法規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建立組織內污染防止優先序列,并為實現污染預防目標而努力;可以提高監測環境的能力和評價該體系的效率,包括促進體系的改進和調整,以適應新的和不斷變化的情況的要求;由于改善環境從而帶來許多重要的商業、環境機會。
9、ISO14000標準的基本要求?
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環境方針,作出環境保護的承諾;識別企業的環境因素,制定目標指標以改善環境狀況;要求污染預防,持續改進;遵守法律法規;針對企業的重要環境崗位,建立作業程序加以控制;注意各方面的信息溝通;要求對緊急突發事件,建立應急和響應計劃。
10、企業推進ISO14000系列標準的建議?
任何企業的生產過程都是物質的循環過程,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實際上就是污染物未被利用的問題。企業推行ISO14000的環境管理體系,一般應在三個層次上進行。即:主體產品環境質量控制。首先是企業主體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其全部環境管理工作,可納入企業的環境管理手冊。強調環境方針和環境因素活動的程序化控制,工序間的活動依然通過工作質量的系統來保證實現;生產過程環境質量控制。由于生產過程結構的多樣性,在強調企業對社會、自然的統一規范的前提下,生產過程環境質量控制可以通過環境管理手冊或程序文件來體現。環境管理規范要求通過支撐性文件來補充。這樣在接受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規范認證或審核時,亦能保持環境管理的一致性;直接環境質量的控制。要特別強調企業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的一致性,環境監測部門要突出按ISO14000確定管理要素,建立環保體系,這部分管理在環境管理手冊的統一規范下,可以進行管理承接。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