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管理體系與組織現行的管理體系結合一個組織,無論其有何種活動、產品或服務,一般都已經建立和保持有一個或多個管理體系,即已經客觀存在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過程和資源。按照ISO14001標準所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只能是組織原有全面管理體系的一部分,是運用標準要求來規范完善和加強環境管理的過程。或者說,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過程就是按標準的要求來調整機構、明確職責、制定方針、目標并加強控制,使環境管理體系與組織的全面管理體系融為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
(二)建立動態的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是依據ISO14001標準所規定的方針、規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及管理評審等五大環節十七個要素實施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環保法律、法規的完善,客觀情況的變化以及人拉環境意識的提高,在按PDCA模式運行上升。每經過一個循環過程,就需要制定新的環境目標和新的實施方案,調整相關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環境管理體系不斷完善,達到一個新的運行狀態。
(三)環境管理體系要充分體現自身的特點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是以組織的環境方針、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為依據的。由于組織的規模、性質、所在地理位置不同,環境敏感點不同及員工文化素質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一定要根據本組織的具體情況建立適合本組織特點的、切實可行的環境管理體系。
(四)實施很重要環境管理體系文件不是目的,只是一個手段,或者說是達到持續改進的一個系統工具和有效途徑。建立并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目的是試圖通過環境方針,與組織的環境表現相聯系,在具有職責分工、資源保證的一組經策劃、控制的環境管理活動和運行控制程序支持下,實現體系自身的持續改善,以此促進組織環境行為的為斷改進。
體系建立的步驟和內容
(一)領導決策與準備主要包括:最高管理者承諾要建立一個環境管理體系;任命環境管理者代表;配備相應工作班子和必要的資源。最高管理者須授權環境管理者代表以相應的職權。工作班子的成員最好由具備一定的環境科學、管理科學和生產技術知識和能力的來自不同部門的人員組成。在建立體系之前,應接受ISO14001及相關知識的培訓。
(二)初始環境評審初始環境評審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
主要任務是:
1.收集組織過去和現在的環境管理信息、資料;
2.獲取和識別有的適用于組織機構、管理制度、過程和資源;
3.分析、評價現已客觀存在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過程和資源;
4.識別環境因素,評價環境影響。
(三)體系策劃與設計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依據初始環境評審的結論,制定環境方針、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并補充、完善、明確或重新劃分組織機構一職責。
(四)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編寫所謂環境管理體系實際上就是一套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所以文件編寫是建立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工作。
(五)體系試運行體系試運行就是體系的磨合期,試運行的目的是要在實踐中檢驗體系的充分性、適用性和有效性。此階段,組織應加強運作力度,通過實施其手冊、程序和各作業指導書,充分發揮體系本身的各項功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糾正不符合,并給體系以修改,以期盡量完善。
環境管理體系評審報告
塑料制品業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作業指導書
記錄控制程序
知識管理控制程序
組織的環境、相關方分析及風險控制程序
變更管理控制程序
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事件調查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措施
ISO14000、ISO18000適用法律法規清單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
安全生產工作的“兩大體系”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建立EHS體系需做的95件事項
5S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