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
活動
|
危險源
|
可能導致的事故
|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
|
風險級別
|
|||
|
L
|
E
|
C
|
D
|
|||||
|
一
|
機動清艙
|
|
|
|
|
|
|
|
|
1
|
推扒機行至碼頭面
|
經過作業區,有高空落物
|
人員被落物擊傷
|
6
|
6
|
3
|
108
|
3
|
|
人員上下車輛跌落
|
人員跌、扭傷
|
1
|
6
|
1
|
6
|
1
|
||
|
車上移動物件
|
高空落物砸傷碼頭面人員
|
0.2
|
6
|
3
|
3.6
|
1
|
||
|
2
|
吊具
|
吊具受損
|
車輛高空脫落,墜至碼頭面
|
0.5
|
6
|
3
|
9
|
1
|
|
吊具安裝不牢固
|
車輛高空脫落,砸向碼頭面
|
0.5
|
6
|
3
|
9
|
1
|
||
|
3
|
車輛吊運
|
撞擊卸船機
|
車輛部件撞擊脫落墜至碼頭面
|
1
|
6
|
3
|
18
|
1
|
|
4
|
車輛至艙內
|
車輛停放不穩
|
車輛滑移、側翻
|
1
|
6
|
3
|
18
|
1
|
|
5
|
司機下至船艙
|
艙內樓梯上積煤
|
人員站立不穩,高空滑跌
|
1
|
6
|
15
|
90
|
3
|
|
6
|
艙內作業
|
卸船機抓斗作業
|
交叉作業,安全距離不夠,砸傷司機
|
1
|
6
|
15
|
90
|
3
|
|
人力清艙作業
|
交叉作業,安全距離不夠,傷害人力清艙工
|
3
|
6
|
15
|
270
|
4
|
||
|
艙內作業CO濃度高
|
人員窒息
|
0.5
|
0.5
|
15
|
3.75
|
1
|
||
|
艙內高溫
|
人員中暑
|
6
|
3
|
1
|
18
|
1
|
||
|
7
|
推扒機吊運出艙
|
吊具安裝不牢固
|
車輛高空脫落,砸向碼頭面
|
0.5
|
6
|
3
|
9
|
1
|
|
撞擊卸船機
|
車輛部件撞擊脫落墜至碼頭面
|
0.5
|
6
|
3
|
9
|
1
|
||
|
二
|
人力清艙
|
|
|
|
|
|
|
|
|
1
|
人員到達
|
人員身體和精神狀態不適合清艙作業
|
人身傷害
|
3
|
6
|
3
|
54
|
2
|
|
勞動防護用具佩戴不齊
|
人身傷害
|
3
|
6
|
1
|
18
|
1
|
||
|
職業健康危害
|
3
|
6
|
1
|
18
|
1
|
|||
|
2
|
清艙工器具
|
不攜帶使用
|
人身傷害
|
3
|
6
|
3
|
54
|
2
|
|
不合格
|
失靈,導致人身傷害
|
1
|
0.5
|
3
|
1.5
|
1
|
||
|
3
|
上船
|
舷梯上掉落
|
落水、溺水
|
1
|
6
|
15
|
90
|
3
|
|
4
|
甲板撒煤清理
|
卸船機小車正投影區域物料拋灑
|
高空落物打擊
|
6
|
6
|
3
|
108
|
3
|
|
特殊船型艙蓋板臨邊作業
|
高空墜落
|
3
|
1
|
15
|
45
|
2
|
||
|
5
|
吊入清艙工具
|
吊繩斷裂,工具下墜
|
砸壞艙內車輛和砸傷司機
|
3
|
6
|
3
|
54
|
2
|
|
6
|
掛設安全用具
|
掛設不當、被剪斷
|
防墜器下落,砸傷使用者
|
1
|
6
|
7
|
42
|
2
|
|
7
|
下艙
|
艙內樓梯平臺缺失、老損或積煤過多
|
人員高空墜落、防墜器高度不足
|
6
|
6
|
1
|
36
|
2
|
|
人員滑跌,超出防墜器工作范圍
|
6
|
6
|
1
|
36
|
2
|
|||
|
8
|
人力清艙作業
|
與卸船機抓斗安全距離不足或清艙作業人員對卸船機司機夜間缺少人員定位標志
|
機械傷害
|
3
|
6
|
15
|
270
|
4
|
|
與清艙推扒機安全距離不足或清艙作業人員對推扒機司機夜間缺少人員定位標志
|
機械傷害
|
3
|
6
|
15
|
270
|
4
|
||
|
卸船機主小車部件墜落
|
高空落物砸傷下部清艙作業人員
|
0.5
|
6
|
15
|
45
|
2
|
||
|
9
|
吊出清艙用具
|
在艙口的臨邊作業
|
高空墜落
|
1
|
6
|
15
|
90
|
3
|
|
序
|
措施內容
|
目的
|
|
1
|
上崗前嚴格要求。對清艙作業人員的年齡、身體條件有嚴格的要求。
|
人員符合清艙職業禁忌要求和體能要求
|
|
2
|
設立清艙指揮手。全面負責對清艙作業人員的管理,負責清艙作業中卸船機、推扒機與人力清艙工的協調;引入設備點檢W檢測點的理念,對清艙重要節點的現場檢查、確認與驗收。
|
清艙指揮手下到艙內作業,跟蹤整個過程
|
|
3
|
開展清艙作業前的危險點預控。針對不同船型和清艙作業環境,針對清艙作業存在不同的安全風險,提出對應的危險點控制要求;通過開展當班每位清艙作業工參與的危險點預控活動,提振參加清艙作業全體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
|
現場安全監督檢查和教育
|
|
4
|
配備對講機。根據清艙作業環境的特點,為卸船機司機、清艙推扒機司機和清艙指揮手配合對講機,保證通訊質量。
|
確保指令清晰和完整
|
|
5
|
重視外部照明。通過完善卸船機前橋架照明,保障卸船機司機、清艙推扒機司機和人力清艙工的作業條件。另外,統一了清艙作業工的服飾,使之具備夜間熒光條件。
|
保證作業所需的外部條件
|
|
序
|
措施內容
|
目的
|
|
1
|
規范卸船機運行、設備管理和檢修。推行設備點檢制,強化運行、設備管理人員對設備的維護和操作。
|
防止卸船機抓斗撒料、防止卸船機小車部件掉落
|
|
2
|
每班清艙作業前,開展危險點預控工作
|
清艙前提醒和再次檢查
|
|
3
|
規范勞動防護。為防止高空落物,堅決執行“進入生產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的要求,并將人力清艙工的安全帽統一管理。
|
規范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
|
4
|
規范現場標志。卸船機作業期間,所有人員走在碼頭面劃出的專用人行通道;在碼頭入口側關閉隔離墩;在海輪陸側甲板處使用警戒繩隔離等。
|
隔離高空落物風險
|
|
序
|
措施內容
|
目的
|
|
1
|
危險點預控。每班清艙作業前,開展危險點預控工作。
|
現場提醒和安全措施檢查
|
|
2
|
規范勞動防護。為防止高空落物,堅決執行“進入生產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的要求,并將人力清艙工的安全帽統一管理。
|
規范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
|
3
|
配備和規范清艙工器具的管理。
配備清艙專用工器具。如供清艙作業工上下船艙用的防墜器;臨邊作業所用的圍欄。
在每次下艙前,對所使用的清艙工器具進行再次檢查和試驗。
|
確保清艙工器具在受控狀態
|
|
4
|
重視海輪上下船舷梯安全網的鋪設。船體隨潮水變化,容易引起舷體懸空;舷體搖晃時,人員可能掉落江中,在海輪靠泊后,沿舷體四周及與碼頭的連接處掛設安全網。
|
防止人員在舷體上搖晃落江
|
|
5
|
特殊船型滑跌。部分船型艉艙有較大的斜坡,可采取二次清理等方式,降低人工在斜坡上跌落的風險。
|
降低風險
|
|
序
|
措施內容
|
目的
|
|
1
|
安全職責分工明確。對清艙相關各崗位的安全職責每年進行修訂和完善。
|
責任明確
|
|
2
|
完善清艙作業安全補充規定。根據清艙作業的經驗和變化的環境,及時補充和完善清艙作業安全規定,制訂出相應的應對管理措施。
|
規范清艙作業行為,規避相應的風險
|
|
3
|
加強清艙作業現場監管。定期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形成管理層對現場清艙安全監管隨時進行的局面。
|
建立長效安全監管機制
|
|
4
|
規范對船體安全信息的收集。注重船體自身如直爬梯等安全符合性的評估,在每次清艙結束后,對相關信息進行登記,作為下次清艙的變動風險。
|
動態執行預控管理
|
拉移變列車的安全技術措施
交通安全類危險源控制方案
施工現場車輛安全防范措施
行車臨危處置方法與事故防范
論我國水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一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二
從車身結構談汽車安全 三
淺談基層部隊車輛安全事故原因及對策
司機崗位安全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車輛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
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培訓
瀝青路面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及其措施
公交車火災多發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鐵路從業人員勞動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