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風險分析
1.1 事故類型
1.1.1 觸電:電流流經人體或電弧燒灼,造成生理傷害事
故。人體接觸帶電設備金屬外殼、裸漏線頭、帶電導體,起重
作業時吊臂等誤觸高壓線或感應帶電,雷擊傷害,觸電后墜落,
電灼傷等。包括雷擊傷亡事故。
1.1.2 機械傷害:由運轉中的機械設備引起傷害的事故,
在使用、維修機械設備和工具過程中引起的絞、碾、碰、割、
戳、切、軋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引起的機械傷害。
1.2 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2.1 觸電:當人觸電后,由于電流通過人體和發生電弧、
往往使人體燒傷,嚴重時造成死亡。
1.2.2 機械傷害:會造成人員手指絞傷、皮膚裂傷、骨折,
受傷者輕則皮肉受傷,重則傷筋動骨、斷肢致殘,甚至危及生
命。
1.3 事故的誘因
1.3.1 觸電事故:
生產過程中各種帶電設備、電動機械缺少屏護;移動式電
動設備無漏電保護器;輸電線路、高低壓電氣設備保護失靈的
情況下,或生產操作過程發生誤操作、漏電、人觸及帶電部位、
手持電動工具漏電等都可能發生觸電事故。高、低壓供配電
系統設計安裝不合理;電氣設備質量不合格;絕緣性能不符合
標準,電氣裝置的絕緣或外殼損壞,未及時修復或更換;電工、
操作人員未穿戴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等都可能發生觸電事故。
1.3.2 機械傷害事故:
破碎機在運行轉動部件松動或人員直接接觸易造成機械傷
害;皮帶在運轉中清理滾筒與托輥、清理或跨越皮帶、皮帶滾
筒與托輥之間無防護時易發生絞、擠傷亡事故;各種機械設備
的轉動軸或皮帶輪轉動部分防護罩缺損時,在運行時進行作業
可能引起人員傷害。運行的零件損壞,人在機器附近被飛出的
部件打傷。操作人員沒能正確佩戴勞動保護用品或者不按操作
規程進行操作都會導致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
2.應急工作職責
2.2.1 總指揮:
全面負責公司應急管理工作,批準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綜合
預案的實施;根據應急辦公室及專家的事故評估,決定是否啟
動應急預案和終止應急響應,必要時決定向外部請求支持;負
責應急救援人員、資源配置、力量調動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向
上級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并落實上級領導下達的重要指示;負
責任命或一名現場指揮全面行使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權
力。
2.2.2 常務副總指揮:
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進行工作,協助總指揮負責具體的指揮
工作,當總指揮不在公司時,常務副總指揮行使總指揮職責。
2.2.3 副總指揮:在總指揮和常務副總指揮的領導下進行
工作,協助總指揮和常務副總指揮負責搶險救援具體的指揮工
作。
2.2.4 應急辦公室:負責組織公司綜合應急預案的編制、
修訂、維護和更新;負責督促、檢查各單位、部門、應急救援
專業隊伍應急救援預案和措施的制定及設施的維護和更新;負
責督促、檢查應急救援物質的計劃、采購、儲備、管理、檢查、
維護情況;負責組織有資質單位對應急救援現場有毒、有害氣
體及物質的監測,向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供相關的技術參數。
2.2.5 通信聯絡組:
組?長:辦公室主任
成?員:辦公室及客服中心成員
接到報警后,立即采取措施中斷一般外線電話,確保事故
處理外線暢通,應急指揮部處理事故所用電話迅速、準確無誤;
迅速通知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公室及各救援專業組和有關
部門。
2.2.6 應急救援組:
組?長:設備檢修部部長
成?員:第一熱源廠、設備檢修部及各管理站成員
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隊伍奔赴現場,根據事故情形正確
配戴個人防護用具,協助事故發生單位迅速切斷事故源和排除
現場的易燃易爆物質;
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指令,迅速搶修設備、管道,控制事故,
以防擴大;查明有無中毒人員及操作者被困,及時使嚴重中毒
者、被困者脫離危險區域;
現場指導搶救人員,消除危險物品,開啟現場固定消防裝
置進行滅火;
負責現場滅火過程的通訊聯絡,視火災情況及時向指揮中
心報告,請求聯防力量救援;
現場固定消防泵、移動滅火器等要按規定經常檢查,確保
其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
有計劃的開展滅火預案的演練,熟悉消防重點的滅火預案,
提高滅火搶修的戰斗力;
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預測設備,管道泄漏部位進行計劃性
檢修,并進行封圍堵等搶修措施的訓練和實戰演練。
2.2.7 警戒疏散組:
組?長:監察中隊中隊長
成?員:監察中隊成員
發生事故后,警戒疏散組根據事故情景配戴好防護服、防
毒面具等,迅速奔赴現場;根據火災爆炸影響范圍,設置禁區,
布置崗哨,加強警戒,巡邏檢查,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禁區;
接到報警后,封閉廠區大門,維護廠區道路交通程序,引
導外來救援力量進入事故發生點,嚴禁外來人員入廠圍觀;
警戒疏散組應到事故發生區域封路,指揮搶救車輛行駛路
線。
2.2.8 物資供應組:
組?長:倉儲中心主任
成?員:倉儲中心成員
在接到事故報警后,根據現場實際需要準備搶險搶救物資
及設備等工具;
根據生產部門事故裝置查明事故部位管線、法蘭、閥門、
設備等型號和幾何尺寸,對照庫存儲備及時準確的提供備件;
根據事故的程度及時向外單位聯系,調集物資、工程器具
等;
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運輸。
2.2.9 醫療救護組:
組?長:人力資源部部長
成?員:辦公室及人力資源部成員
熟悉廠區內危險物質對人體的危害的特性及相應的醫療急
救措施。
儲備足量的醫療器材和藥品,并能隨時取用;
事故發生后,應迅速做好準備工作,傷者送來后,根據傷
者癥狀及時采取相應得急救措施,對傷者進行急救,重傷員及
時轉院搶救;
當廠區急救力量無法滿足需要時,向XX 市郊區醫院申請
救援并迅速轉移傷者。
2.2.10 消防搶險組
組?長:后勤保衛部部長
成?員:后勤保衛部成員
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隊伍奔赴現場,根據事故情形正確
配戴個人防護用具,協助事故發生單位迅速切斷事故源和排除
現場的易燃易爆物品;
查明有無中毒人員及操作者被困,及時使嚴重中毒者、被
困者脫離危險區域;開啟現場固定消防裝置進行滅火;負責現
場滅火過程的通訊聯絡,視火災情況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請
求聯防力量救援;現場固定消防泵、移動滅火器等要按規定經
常檢查,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有計劃的開展滅火預案
的演練,熟悉消防重點的滅火預案,提高滅火搶修的戰斗力;
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預測設備,管道泄漏部位進行計劃性檢修,
并進行封圍堵等搶修措施的訓練和實戰演練。
3.應急處置
3.1 發生觸電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立即向當班負責人匯
報,同時當
班電工立即設法斷電。當班負責人在了解情況后立即匯報
給總指揮或
常務副總指揮。總指揮或常務副總指揮在接到報告后,立
即組織各應
急救援小組趕到事故現場。如事故較嚴重,總指揮或常務
副總指揮把
詳細情況向郊區安監局匯報。同時總指揮或常務副總指揮
根據現場的
實際情況,指揮各應急救援小組各自分工進行救援工作。
3.2 發生機械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立即向當班的負責人
報告,當班負責人在對事故現場進行了解后立即報告給總指揮
或常務副總指揮。總指揮或常務副總指揮在接到報告后,立即
組織各應急小組趕到事故現場進行指揮。如事故比較嚴重,一
時無法進行處置時,總指揮或常務副總指揮立即向消防隊和
“120”急救中心聯系請求增援。同時總指揮根據現場的實際情
況,在確保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時,命令各應急救援小組按各
自分工進行救援工作。
4.注意事項
4.1 在搶救觸電人員時,必須先斷電,防止盲目的營救造
成救援人員觸電。
4.2 斷電時必須當班電工人員,以免再次發生觸電事故。
4.3 一時無法斷電時,可利用斷電桿將人與觸電物分離。
4.4 觸電人員脫離電源后,應立即將其抬到通風處平放。
如觸電者停止呼吸或心跳,醫療小組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
臟擠壓法急救。急救時要耐心,防止“假死”現象發生。
4.4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作業場所應立即停止作業。
4.2 人員在受傷后如一時無法從機械設備中救出時,現場
其他工作人員不能盲目進行營救,須立刻通知專業的技術人員
進行營救。
4.3 對于出血的受傷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須對其進行止血
包扎。
4.4 對于骨折的受傷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須對傷員進行固
定后搬運。
4.5 如有飛濺零件扎入工作人員體內時,切忌將其拔出,
應將其硬物固定后送往醫院。
熱力公司人身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供熱管道突發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危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
燒傷、燙傷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危險化學品中毒、窒息現場處置方案
危化品火災、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危險化學品泄漏現場處置方案
高溫中暑人身傷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灼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的現場處置方案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LNG儲罐壓力過高問題處置方案
觸電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高處墜落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機械傷害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火災事故(事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