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車輛因素
車輛是現代道路交通的主要運行工具。車輛技術性能的好壞,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2004年在各種形態的交通事故中,單車事故占有一定比例,這類事故的起因通常是由于肇事車輛安全技術狀況不良引起。如車輛制動失靈、制動不良、機件失靈、燈光失效和車輛裝載超高、超寬、超載、貨物綁扎不牢固所致。另外,由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各種機件承受的反復交變載荷,當超過一定數量也會突然發生疲勞而釀成交通事故。
對客貨運輸企業而言,由于單位維修制度不完善、不落實,車輛檢驗方法落后,致使一些車輛常常因帶病行駛而肇事,這也是車輛本身造成事故的原因。據我國交通事故的統計資料中可知,制動系和轉向系故障是車輛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現有運行車輛中有50%左右屬于機構失調、帶病運行,特別是個體車輛和掛靠車輛更為嚴重。這些都構成了交通事故的機械隱患。
2.3 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決于交通過程中人、車、路、環境之間是否保持協調,因此,除了前兩個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術等級、設施條件及交通環境作為構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們對交通安全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近幾年,由于機動車數量增長迅速,遠遠超過交通基礎設施增長速度,而我國低等級公路還比較多,道路狹窄或破損,大部分道路沒設中央分隔帶和路邊兩側護攔,警告、限制等標志數量不足、標志不清不規范、符號模糊難以辨認,這些都從客觀上增加了道路交通傷亡事故的發生率。所以,道路建設和養護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從道路的設計與施工來分析。第一,道路的線形設計和線形組合設計對交通安全的影響非常大,常見的設計缺陷有:直線路段過長,駕駛員因沿途景觀單調,產生駕駛疲勞;彎道和凸形豎曲線半徑過小,駕駛員的行車視距變小,視盲區增大;道路坡度(縱坡)過大;用短直線連接兩個同向曲線;道路路面的附著系數過低等。第二,道路施工質量的好壞,對安全行車也有密切關系,如施工時路基壓實度不足,會造成路基的不均勻沉降,從而破壞路面,影響交通安全。
因道路因素引發的交通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道路規劃、設計、養護、管理等部門的足夠重視,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盡可能的減少不良道路引發事故的隱患。
2.4 環境因素
交通環境主要是指天氣狀況、道路安全設施、噪聲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等。駕駛員行車的工作狀況,不僅受道路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到道路交通環境的影響。
第一,交通量的影響。在影響駕駛員行車的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響起著主導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駕駛員的心理緊張程度,也影響著交通事故率的高低。在交通量很小時,車輛的行駛主要取決于車輛本身的性能。這個階段的交通肇事往往是由于高速行駛、冒險行車、汽車的運行與道路條件不相適應所致。隨著交通量的不斷增加,交通條件逐漸成為影響安全行車的主要因素,由于車輛的相互干擾、互成障礙,超車不當,避讓不及,常導致交通肇事。因此,在行車中,妥善掌握行車速度是減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環節。
第二,交通混雜程度與行車速度的影響。有人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調查發現,在穩定的小客車交通流中,若混入載貨汽車,交通事故率將隨載貨汽車的混雜率的增大而急劇地增大。我國的道路多為雙車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種機動車在一條道路上行駛,其動力性不同、行車速度相差很大,特別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差異更大。我國的混合交通和交通混雜程度嚴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響。汽車是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行駛的,行車過程中,駕駛員總是通過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從不斷變化著的交通環境中獲得信息,并通過對他們的識別、分析、判斷和選擇,做出相應的反應。經過分析調查發現,當道路的安全保證較高,而駕駛員的“信息”又并非十分安全的道路交通環境為最佳,最差的是不具備較好的安全行駛條件而給予駕駛員的“信息”又相當“安全”。因此,交通管理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改善交通環境,設置合適的交通標志來調節道路的安全保證與駕駛員安全感之間的關系,使其轉向有利于交通安全的組合。
3 預防交通事故的措施
人、車、路、環境四個要素是解決道路交通事故高發問題的關鍵環節。根據2004年全國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存在5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發生時間、地點相對集中,春運期間和西南部地區特大事故高發;二是事故形態以單方事故為主;三是肇事車輛安全技術狀況不良;四是駕駛人交通違法行為突出,因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違法超車三種交通違法行為共導致特大事故30起,占特大事故總數的54.5%;五是客車肇事頻繁。因此,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降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保證行車安全,減少傷亡和經濟損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預防工作。
3.1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減少道路交通違法行為
在道路交通事故預防的諸多因素中,人是處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比較淡薄,違章現象比較嚴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國內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的實踐證明,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存在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從根本上講,要從預防和減少交通違法行為做起。為了提高交通安全,全世界各國都十分注意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對機動車駕駛員的教育和對全社會人員的安全教育。
(1)對駕駛員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駕駛員定期學習交通法規;學習機動車的新技術、新操作技能、機械理論,包括對駕駛員定期進行的理論考核、操縱考核和車輛審驗都可以歸納到這個范圍內。對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教育應長抓不懈且注重實效,堅決杜絕駕駛員超速行駛、占道行駛、無證駕駛、酒后駕駛和疲勞駕駛。從駕駛員來說,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安全意識、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和駕駛技術熟練的駕駛員,即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術素質的駕駛員,就可以減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2)對全社會人員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一是教育部門要堅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從孩子抓起,將之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適當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二是利用一切新聞媒介和宣傳手段對全社會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對交通法規的宣傳,加強和提高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制的觀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識和懂得交通法規的行人和騎自行車者,也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3.2 加強車輛維護,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車輛技術性能是保證安全駕駛的物質基礎。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車安全檢測制度和基于檢測的車輛維修制度外,駕駛員日常應勤于保養、維護車輛,出車前應徹底檢查轉向系和制動系,認真做好車輛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時消除隱患,保證車況良好,杜絕帶病車上路行駛,嚴把車輛技術性能關。
近年來,各汽車制造廠陸續推出了各種新型安全裝置,如車載防撞系統、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報警系統、輪胎氣壓過低警報系統、視覺警報系統等。這些安全裝置的應用使車輛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能對駕駛員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3 完善道路安全設施,不斷改善道路條件
嚴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JT001-97)《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標志、標線以及各種交通安全設施;改善道路縱斷面線形、降低縱坡及增大豎曲線半徑;改善平面線形、裁彎取直、消除瓶頸、消除路邊障外物,確保交叉口和彎道的視距;提高路面的粗糙度及排水能力,改善路面的防滑性能;加固和加寬路面和路基,夜間易出事的路段應增設“凸起路標”和照明設備。
3.4 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
交通管理部門應運用高科技手段及時查處違章車輛,排除事故隱患,并按有關法規從嚴管理。在一些超速現象嚴重的路段定點設崗,運用酒精測試儀對酒后駕車的嫌疑對象進行測試,用雷達測速儀對超速車輛進行查處;做好交通標志、標線、交通信號及可變信息牌的設置工作,如有損壞應及時補上;加強對施工、養護路段的安全管理,按規定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確保施工路段的車輛安全暢通;在事故多發路段,以及在橋梁、急轉彎、立交橋、匝道等路面復雜,積水地點設置警告牌。在雨、霧、雪天等災害氣候條件下應制定交通管制預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導好車輛通行;在城市道路,應實現人車分流,進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學的控制道路的進、出口;在交通量超過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過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來保證交通安全,同時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調整階段,向車輛發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繞行路線。
4 結語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動態過程,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車、路、環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單獨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預防交通事故,提高車輛運行的安全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車輛的安全性、不斷改善道路條件和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等四方面綜合考慮來建立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
【參考文獻】
[1]李作敏. 交通工程學[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許洪國,等.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現狀、成因及其對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8).
[3]柳春紅,等. 道路交通事故影響因素分析[J].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04,(3).
[4]門濤,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及對策探討[J].公路與汽運.2004,(8).
??? [5]公安部.2004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通報.http://www.mps.gov.cn/,2005.1.15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在…
ATO列車惰行模式節能應用研究
高速鐵路建設視頻數字化監控管理系統…
拱頂土壓對深埋重載鐵路隧道襯砌結構…
杭州地鐵車站節能現狀與舉措
基于多監測及預警要素的地鐵工程安全…
基于信息流的城市軌道交通應急管理研究
接入網技術在鐵路通信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安全管理
城市軌道交通在國外的發展現狀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預防對策
淺談如何做到安全文明駕駛
疲勞駕駛的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人為因素對船舶的安全和影響
淺析地鐵中的安全問題
論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